从坐看6人“笑话”到全村半数“陪植” 小蓝莓如何过上“群居生活”

大众日报 2019-03-12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孟一

本报通讯员陈曙光

“这小果子跟人一样,喜欢群居,一定区域内种植的数量越多,授粉越充分,结出的果子就越多、越饱满。”3月1日,初春的暖阳照进曲阜市时庄街道双庙村的500多亩蓝莓园里,村民郭秀菊一边举着锄头翻地,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又有几十户村民把从老辈开始种的小麦玉米换成了蓝莓。小果子最爱的群居生活,在双庙村越来越有样子了。

“一麦一棒”改种蓝莓,需要破除的不仅是看似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更是村民几十年不变的固化思维。“就这满地的‘树杈’上结出的小豆子还想赚钱?做梦吧!”2013年,双庙村党支部书记高茂河在跟着曲阜农业部门外出学习时被经济效益惊人的蓝莓深深吸引住了,回到村里二话不说开起村民大会,可等着他的却满是伴着嬉笑的风凉话。

出现这种状况,高茂河并不意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他清楚:要在农村搞出新花样,首先要符合村民承受能力,其次非得让老百姓看到实打实的效果不可,否则,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往前撵上半步。

于是,高茂河决定拉上举棋不定的村会计和4个关系要好的亲戚、村民,先3亩、2亩地种起来。种蓝莓,先决条件是PH值不超过5.5的偏酸土壤,单指望后期调整并不现实。高茂河第一时间请来了曲阜市的农业专家检测土壤酸碱度,天然的PH值恰巧是5.5,稍作调整就能达到很好的土壤种植条件。他又通过包村第一书记联系到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耐泉,“三顾茅庐”请专家带技术、带种苗到村里做技术顾问,技术、人才、种苗等一系列难题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解决了。

2015年,做足了准备的双庙村第一批种下的蓝莓迎来收获,虽然坐果率还不高,但一亩地也实现了12000多元的纯利润,用村民的话说,“种一年蓝莓赶上种十年玉米!”看着蓝色的小果子卖出几十元、上百元的价格,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上门“偷师”,而早就打好了“小算盘”的高茂河则是顺水推舟,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改种蓝莓的村民提供农资、技术、经营销售等全链条服务,大幅压缩种植成本、简化管理流程,蓝莓种植面积因此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从10亩到500亩,从6个人到半数村民……在双庙村,黄土地上蔓延起的蓝色色彩充满了传奇味道,而这层神秘面纱的背后,是高茂河从种下第一棵蓝莓起就在心底绘出的特种水果产业大局。

“蓝莓种苗每棵200元,一亩地的前期投入在1万元左右,对俺们这种经济并不富裕的村子来说,投入不能算小,所以不适合在种植初期增加大棚等设施投入。”谈到自己为蓝莓种植规划的路线图,高茂河说,虽然自己深知春暖式大棚能让蓝莓价格翻一倍、冬暖式大棚能让蓝莓价格翻两倍,但在全村蓝莓种植形成规模前,赢得村民认同、打好产业基础远比一口吃个胖子来得实际。

经过2年的稳定收益,双庙村的蓝莓田里开始冒出一个个简易大棚,提前上市抢占中高端市场。一些种植大户更是开始筹划新上冬暖大棚。可就在全村都进入围着小蓝莓转悠的“热恋期”的时候,高茂河又拿出土地试种西梅、普利亚黑梨、钙果、盆景猕猴桃等目前市场上还很少见到的先锋品种,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三季果香不断。

“产业振兴,最怕一家吃肉百家喝汤。引来项目没有辐射带动能力,搞得再热络也不过是一笔关起门来自己捞钱的‘小买卖’,跟着打工出力的老百姓尝不到‘大甜头’。”高茂河说,下一步,双庙村正计划在果园中注入文化、采摘、农产品深加工等内涵,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如今,进园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开工,一条小小蓝色果子趟开的产业振兴路径正越走越实。

新闻推荐

“贫困生免费,点赞!”

□薛蓓蓓“我带的班里有一名贫困生无力负担研学的费用,开始我还担心他不能去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得知贫困生可以免费参...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