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心愿
胡锋
60年前,外公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号召,只身一人从山东济宁来到新疆伊犁,屯垦戍边。风风雨雨60年,外公今年已经80多岁。
近几年,外公因身体原因,没有回过老家济宁,他一直有个夙愿,能再回家乡的老屋看看。
今年5月份,我和父亲商量后,带着外公回了趟老家。外公兴奋得提前1个星期就收拾好行李。并嘱咐我们要给家乡的亲人们多带礼物。我和父亲的行李中装满了熏衣草、蜂蜜等特产。
4个多小时的飞机,到达济宁市已经是下午,堂弟杨中华(外公弟弟的孙子)早早开车在济宁曲阜机场迎接我们,外公一路走,一边说:“怎么飞机场修到家门口了?我那时从老家到新疆,可是坐了7天7夜的火车。”杨中华笑着说:“二爷爷,飞机场早就有了,你老好多年没有回来了,忘记了吧!改天我带你好好在济宁市转转。”
窗外,一幢幢高楼大厦披上了宝石般色彩的衣衫,高低参差错落,与远处的立交桥交相呼应,成为济宁美丽的名片。
“我记得那里有个百货大厦。”外公坐在汽车里说。
“二爷爷,你说的百货公司早在10年前就拆了,现在盖成商场了。”杨中华边开车,边扭头说。
开车从机场到嘉祥县的家很近,大约40分钟后,汽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进入村庄,眼前是一幅让我惊讶的景象,坐落着一幢幢二层或三层的小楼,错落有致地立在花红绿树之间,许多庭院门口停放着轿车。不远处的小广场上,绿荫环绕,几个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外公的眼睛一直在向窗外搜索,“我们家在哪?”
“快到了,前面门口贴有对联的就是。”
上联:安定千家乐 下联:辛勤五谷香
外公的眼睛不敢相信,一幢二层楼就是自己原来的家。村里凭借现代农业蔬菜大棚和畜牧养殖等,村民纷纷走上致富路。外公家80年代末盖的三间大瓦房,已经在新农村改造中拆除,盖起眼前这幢小洋楼。
小楼里装修一新,和城市里楼房没有两样,50几寸的大彩电挂在一楼客厅里,格外显眼。十几个人围坐在餐桌前,一桌丰盛的饭菜给我们三人接风洗尘,在坐的每个亲戚,杨中华逐一作了介绍。
80多岁的大奶奶(外公的姐姐)一手拉着外公的手,一边说:“二弟呀,你多少年没有回来了,这几年,我们家变化大呀,你都快不识得家了。”“姐姐,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席间,李凯(大奶奶的孙子)介绍说:现在回村里创业的80后,90后很多,今年35岁的李凯原本在济宁市有份稳定的工作,几年前辞掉了工作和妻子回到了村里,与村里合作社合作,经营着五个现代农业蔬菜大棚。
我好奇地问:“你们都种植什么?”
李凯喝了一口酒后说:“培育改良树苗、育苗高产葡萄,还有羊肚菌。”父亲听后,连忙竖起大拇指说:“羊肚菌可不好种哦,我们伊犁也是近几年才种植成功。”
“都是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国家好政策,县上有惠农政策,村里有技术员指导。”李凯自豪地说。
李凯停顿了一会说:“来,我们为现在的好日子干一杯!”十几个人共同举起了酒杯,包括平时不喝酒的外公和大奶奶都端起了茶杯。
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外公突然说:“我这次回来想吃家乡的煎饼了,好多年没有吃到家乡的味道了。”
杨中华说:“二爷爷,我知道济宁市里有家店,济宁煎饼做得非常有名,明天开车带你去。”
李凯喝了几杯酒后,脸有点微微泛红说:“中华,不用去济宁市,我手机上就可以预订,县城的分店可以随时送货上门。”
我笑着说:“这真是太方便了,我也要尝尝。”
“到时候,给新疆的亲人带一火车皮的煎饼!”
“哈哈……”大家都开心地笑了,笑声传遍了房间每个角落。
改革开放40年,外公的家乡——济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紧紧跟随时代跳动的脉搏,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儒家文化响彻千年,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11月3日,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大型舞剧《孔子》,在尼山圣境大学...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