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拳头”,县域文化产业有搞头 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建议布局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体系

半岛都市报 2018-03-13 11:12 大字

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文/图半岛特派记者徐杰李晓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开始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文化产业。今年上会,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李掖平,就关注了县域特色文化产业领域的话题。她建议,各县区要摸清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家底和市场规律,找到亮点、把握“拳头”产品,政府也应集中力量打造县域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布局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体系。

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有待开发

“在县域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全面实施中,挖掘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对推动县域文化繁荣、激活当地发展活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李掖平介绍,当前,我国很多省份和地区因地制宜创造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传统书画、工艺品制造等多种模式,涌现出诸如山东曲阜三孔文化产业、江苏古镇周庄水乡文化旅游产业、杭州西湖龙井休闲品茗茶文化产业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县域文化产业典型。但同时,我国很多省份的县域文化产业依然面临着基础薄弱、总量不大、动力不强、创新不足等问题。

李掖平表示,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县域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特色文化产业的种类也偏少,很多县市“千城一面”,把本地的文化产业过度集中在文化旅游、民间工艺等方面,雷同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很多县域文化产业特色不突出、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弱,在做强做大、开拓市场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进一步发掘齐文化内涵

李掖平建议,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各县区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找到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亮点,把握自家的“拳头”产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不能‘高大全\’,而是要‘小而美\’‘小而专\’,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李掖平说,尤其要发挥重点行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的效应,对相关产业形成吸引力和辐射力,进而逐步布局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的体系。

政府部门还应注重规划指导,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往往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政府需集中力量打造县域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入现代产业方式,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发展融资平台,加强多行业多业态融合,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李掖平表示,县域在吸引人才方面与大城市相比优势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灵活运用“租”、“借”、“聘”、“带”等各种方法,实现智力逆向流动,让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

此外,李掖平还建议,山东省应该进一步精准定位塑造山东文化形象,在鲁文化已经广为人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经济扶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

新闻推荐

今年,济宁市计划创建10个市级以上森林乡镇 无山不披绿无城不盈绿

本报记者杨柳“今年,济宁市计划出台《关于开展‘绿满济宁\’建设三年国土绿化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三年国土大绿化行动。”据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计划完成新造...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