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辈分

齐鲁晚报 2018-03-10 00:00 大字

□大头

前一阵,大学同学老路找我,让我帮着填写新请的家谱。旧家谱挂了多年,已陈旧损坏,知道我平时练字,就把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备好笔墨,恭恭敬敬花了半天抄完,不由得对传统的辈分,生出一些感想来。

从小生长在农村,熟人社会且聚族而居,辈分分明。从小家长教育,耳濡目染,辈分不会错,该叫啥叫啥,马虎不得。叔叔大爷一个辈分的,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基本都有个相同的字。小时候老爸说过,穷家辈分大,因为穷人生孩子晚。同村有小学同学要喊我叔,现在见面还是大叔大叔地叫,相互间也不觉得难堪,因为辈分摆着呢。

但到了城市,辈分的事儿就不好论,就闹出很多好玩的事情。楼下的邻居家前年添了小孙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年龄跟我相差不是很大。开始,邻居让小孙子喊我爷爷,叫了几天之后,可能觉得把我叫老了,后来再见着就让小朋友改口喊我伯伯了,辈分一下降了一格。

本村本家的一位大哥在济南工作多年,他家的孩子已经工作。记得有一年,孩子跟我打招呼时喊我“哥”。我开玩笑说,我喊你爹叫哥,你喊我也叫哥,人家孩子一下子不好意思了。

和朋友说起来,发现身边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姓氏不同,年龄有别,城市里的辈分比农村简单得多,基本上是叔叔、阿姨混着叫,也难免闹出上面这些笑话来。据说现在网上都有了亲戚关系辨认的神奇软件,比如爸爸的姐姐叫啥,妈妈的弟弟叫啥,电脑就帮着解决了。更复杂点的关系连电脑也会无奈,比如“我姐姐的丈夫的妈妈的弟弟”该叫啥?系统会提示你:“关系有点远,年长的就叫老祖宗,年轻的就叫美女帅哥吧……”

对于一个大的姓氏和家族,例如孔孟颜曾,这种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家谱完备,辈分有序。例如孔家。据说以前孔氏家族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但家族大了,年代久了,辈分的问题也会有。据说,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2000多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到上世纪90年代,上下相差也有11代。因此孔姓中人见面,有时也不好称呼,因为按孔氏家规,同姓同宗不能乱称,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分来称呼。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往往比大多数同里同宗的穷人辈分要低几辈,虽是主仆关系,但依家规又应按辈分称呼,彼此都易尴尬。据说由于在衍圣公府里做活待遇高,一些孔姓贫穷人家便改名换姓进府为奴,通常改姓母姓。

古人讲辈分,是为尊卑有序,现在提倡平等,尊卑观念似乎过时了。但个人感觉,辈分背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和尊重。君不见,现在有时遇到个问事的年轻人,连个叔叔阿姨都不会说,连句“请问”也不会用,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了。

新闻推荐

曲阜师范大学艺考现场直击艺考路上,奔跑着追梦少年

◤对于弦乐的考生来说,手指非常重要,一名考生两个胳膊上都贴上了暖宝宝,抱臂取暖,让手指暖和一些。一名考生在考场内进行考试前的热身。即将进入考场,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有的考生开了起玩笑。几名...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