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步高升”到“开启儒学之门” “三孔”旅游的讲解词变了
颜芳给游客讲解。(资料片)□本报记者姜国乐孟一
本报通讯员梅花
“欢迎各位尊贵的客人来到孔庙。咱们脚下这座桥叫碧水桥,相传,乾隆爷造访此地时,纪晓岚脱口而出,‘往桥上走寓意步步高升,走到中间人财两旺,下坡时则后继有人……’各位快和我一起走上这座寓意吉祥的幸福桥吧。”三四年前,每当有游客来到孔庙内的碧水桥,“三孔”的导游总喜欢如是讲解。
“游客旅游爱讨好彩头,见了“好运石”摸两下,遇到“好运桥”走两步。其实,像这样的吉祥话,甭管用到哪个景区的哪座桥、哪道阶梯、哪座土坡,都可以。”提起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乐天派”导游词,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孔\’旅游公司”)的讲解员颜芳自嘲般地说,那时候的游客多是慕孔子盛名而来,走走转转、不求甚解,导游词也算是投其所好吧。
然而时代变了,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加速普及,来“三孔”的游客基础知识越来越扎实,目的性也越来越强,单是吉祥话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求知欲了。
2017年上半年,一名6岁小游客的突然发问,让有着十几年资历的老导游吃了一惊。小孩子在参观杏坛时脱口而出,“杏坛为什么叫‘杏\’坛,而不是‘桃坛\’‘李坛\’?”颜芳虽然熟悉各种杏坛的相关典故,却从来没深究过名字的由来,她的脸也瞬间红到了脖子根。回到家后,颜芳翻阅了各种资料,终于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是从那时起,她意识到,再不恶补传统文化知识,自己连做名合格的导游都不配了。
优秀传统文化掀起的新热潮,不仅逼出了颜芳脸上的汗珠,更是在给“三孔”导游的整体素质提升出难题。记者在“三孔”旅游公司看到,在导游培训中,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持续加大,还在每天早上的7:30-8:30开设了针对导游的传统文化早读班,读儒学经典、讲儒学故事已经成为导游必备。如今,随便一名“三孔”导游,都能滔滔不绝地和你讲上一天他对儒家文化和典籍的自我理解,景区中的所有知识点更是倒背如流,连对联的解释都不会放过。
当“三孔”导游变成了儒学“问不倒”,身份就开始从一名景区导览慢慢蜕变为儒学文化的传播者,甚至是教育者。
“这两年,提出特殊要求的游客越来越多,比如上个月,一个来自河南的三口之家就提出,想要在参观‘三孔\’时,重点对孩子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教育。”颜芳说,这意味着,“三孔”导游不仅要在儒学专业领域“深入”,还要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当代教育上“浅出”。
在接待这家人时,行至孔庙家庙,颜芳对8岁多的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弟子规》里讲,‘出必面,反必告’,意思是说做子女的,外出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从外面回来时一定告诉父母自己已经返回,免得父母担心,这其实也是种孝顺的表现。现在的小朋友很少有这种习惯,一声不吭地摔门就走,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呢?”一个问题问的小游客羞愧不已,也让他明白了以后该怎么做。
2月13日(腊月二十八),颜芳照常带着游客参观“三孔”景区。在碧水桥上,她声情并茂地讲解道,“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与孔庙碧水桥结构相同。今天,咱们就一同迈过碧水桥,打开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殿堂之门吧。”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朱雪梅)记者从市旅游部门了解到,济宁市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火爆,文明旅游蔚然成风。全市共接待游客2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20.7亿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自驾游、自助游为今日游客主要...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