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的记忆
□罗东勤
“齐鲁多文物,年来益发扬。”郭沫若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末来山东省博物馆参观,之后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它的前身是清朝末年设立于山东省图书馆内的“山东金石保管所”,成立于1909年,是国内省级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博物馆性质的机构。
山东人称“齐鲁之邦”,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古文化兴旺发达,文物资源丰富多彩,先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齐鲁大地上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山东省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和弘扬齐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遗产为己任,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齐鲁大地上的过去和现在,走进山东省博物馆,仿佛走进了齐鲁历史文化的长河。
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博物馆于1992年搬到千佛山北麓。后来又搬到东部中心区,同时更名为山东博物馆。
新的山东博物馆,外形宏伟壮观,设计匠心独具。上部为银白色半圆形穹顶,下部为庄重稳健的四角内切立方体,寓天圆地方之意,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象征,方则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齐鲁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方圆合璧,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馆外墙设计也颇具匠心,设计者用青灰石板装饰,愈发显出庄重典雅之美,四个边角参差凹凸,明暗交替,既融入了现代雕塑的视觉之美,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文章追古迹,博物溯源宗”,山东博物馆研究员陈梗桥先生介绍,该馆建成开放之初,一直沿用茅盾先生的题字牌匾。后博物馆迁址于千佛山北麓时,题字始用郭沫若先生的郭体书法。东部新馆建成后,馆名题字仍沿用了郭体书法。但据说此题字并非郭沫若先生专为山东博物馆题写,而是博物馆方面从先生给博物馆的一封信的信封上截取下来的。
穿过宽阔的广场,迈上大理石台阶,走过16根长短不一的石柱装饰的前廊,步入正门,来到大厅。大厅豪华气派,又不失古典气息,整体装饰皆以金黄色为主,犹如置身金碧辉煌的宫殿。主台阶宽阔明净,为白色大理石所砌,坡度平缓,庄重肃穆。台阶两侧,各耸立着18根又粗又高的圆形立柱,相互对应,如两排卫士,由低到高依次延伸,直抵穹顶。立柱底部镶嵌着精美庄重的古代图饰,顶端采用祥云浮雕作装饰,工艺精湛,十分壮观。大厅顶部一块巨大的墨绿色玉璧悬贴顶部中央,据说其造型源于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玉璧。玉璧的圆孔对应着穹顶透光部位,室外光线自孔而入,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美妙感觉。大厅中央除一层与二层之间用巨大的台阶贯通,还有自动扶梯和垂直封闭式电梯将三个楼层连接起来。
展馆多分列台阶两侧,共22个展馆,分布于4个楼层。有些展馆常年开放,如《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孔子文化大展》《山东历史文化展》以及《鲁王之宝文物精品展》等,后来又增加了《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等。据说常规展馆还要增加自然展馆,现正筹备之中。此外还增加了时间相对较短的特色展览、专题展览等,此前展出的《欧美经典美术大展》《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潘玉良画展》以及正在展出的《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展》及《吴卿金雕木刻精品展》等均属这类展览。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记载着岁月的温度,是先祖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齐鲁大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圣贤辈出,文物遗产纷呈。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数量众多,体系完善,馆藏文物及一级藏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馆藏多以青铜、书画、陶瓷、服饰、善本古籍、工艺杂项等专项历史文物为主。新馆开馆之初,有10件馆藏重器被评为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些文物跨越了千年岁月,承袭着不同时期齐鲁大地的文化历史,浓缩了各个时代的精华。
如今我们又迈进了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山东博物馆不仅承载了山东省博物馆的百年发展史,也承担着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守护国家与民族的“根”与“魂”、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重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王梅杨聪玲自1月起,济宁市启动了重点慢性病机会性筛查试点工作,重点筛查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脑卒中和心血管病,筛查人群为40岁以上的门诊就诊者和住院患者。日前,记者从...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