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会计培养出中科院博士,众邻竞相学习教子方式 家风展览室里育出淳朴民风
□记者孟一报道12月6日,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家风展览室里,武茂志正在讲述他家的家训。□本报记者孟一
本报通讯员宋佑霞
“刘树宝,580元;王德祥,700元;岳安清,572元……”12月6日,气温骤降到零下3摄氏度,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委大院里,村会计武茂志正身裹一身厚棉衣仔细核算着一笔89万元巨额账目的分配。
在武家村,89万元是笔名副其实的巨款,用武茂志的话说:“去银行取钱都得带俩大老爷们,别让人给抢喽。”原来,自打3年前村里将1100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后,每到年底,流转企业就会一次支付全年的租赁费,少则七八十万元,多则近百万元,这些钱,要一笔笔地经过武茂志的计算、一分不少地分发到1200多名村民的手里。
“每个人的流转土地亩数不一样,大都是几分几分的,还带小数点,一不留神就会弄错。”面对这笔全村最大的单笔账目,武茂志表现得谨小慎微,算纸一用几十张、核对一做就是几十遍,生怕出错。他知道,老百姓赚钱不易,别说错上百八十块钱了,差上个块把钱也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来不得半点含糊。
89万元的租赁费,分起来千头万绪,很多村民觉得不就是突击算笔账吗,可武茂志经常为了这笔钱牵扯一整年的神经。在计算每人的租金时,武茂志手旁一直放着一个皱巴的小本子,记者看到,上面是村子新生儿出生和村民去世的详细记录,新生儿要拨新地、去世的要收旧地,一拨一收,分的钱每年都在变化。3年来,这笔钱的分发没有引来一句怨言
“老爹从小就教育我,要眼勤、手勤、学习勤,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有啥事就抓紧记下来,才不会误事。”这样的一席劝诫,武茂志一辈子装在心里、做在手上。小本子、烂笔头从来不离身。做了40年村会计,过手的账目不计其数,尤其是近几年,建设美丽乡村工程款、扶持款一笔接着一笔,数额越来越大,可武茂志还是凭借着老辈传下来的家训,做了一辈子没人戳脊梁骨的村会计。而他,也坚持把自己这套祖传的立身之法,原原本本地教给了自己的子女。
2011年,一条“爆炸新闻”在武家村不胫而走,穷山沟里出了个中科院博士,村里老少都跟古代前后院有人中状元似的奔走相告,而“中榜者”,正是武茂志的儿子武鹏飞。谈及儿子学业上的成功之道,武茂志直言自己完全没能力辅导功课,靠的还是父亲那句老话。“我只能做到给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然后把祖辈说的‘三勤\’告诉他们,并用日常行动做给他们看。”
2014年,村委大院腾出一间房搞起家风展览,武茂志家的“三勤”家风高票当选,成了全村教育子女的良方,引来争相“取经”。而和武茂志家一样,每年都有10个家庭的“好家风”得以通过票选进入展览室,成为一种最接地气的表率。而家家户户也开始像争当文明户、好媳妇和好婆婆那样仔细思考自己的家风是什么,如何做才能得到全村人的认可。
当“晒”家风渐渐演化成“赛”家风,“家风顺了村风正”的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农村人好面子,遇到露脸的事都想争着上。现在村民没有比治气的,都是比孝顺、比文明,比谁家出了个有才的娃。”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怀祥告诉记者,乡村文明建设,开大会讲、扯喇叭吼都不管用,那叫赶鸭子上架,没人打心眼里认这一套;而靠家风展示、四德榜评选之类的软做法就管用,俗话说得好,人言可畏,敢抛头露脸就要扛得住周围人的质疑,人人都愿意扛、敢于扛这种“说道”,好习惯就慢慢形成了,这就是农村人自己的土法子。
新闻推荐
□杨树林小的时候,总感觉济宁城就那么大,往东走到琵琶山路似乎就出了城。那时候新世纪广场还没有建好,喜欢来到这块工地上放风筝,父亲说东边就是高新区,那时候很是不以为然,东边没有通讯大厦那...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