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每一个现场对话的通道
如何把在路上看到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在现场建立一个通道,让孩子更容易走进每一个故事和历史,这是父子壮游中最有张力的部分。看世界,每个人都可以,但搭建某种话语体系,协助孩子和这个世界相处,则需要一份平等的意识和用心的解读。
秦始皇兵马俑前的对话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在西安重要的行程。一进兵马俑景区,我们就请了一位导游,参观中大成听得入迷,也不时提问。
“大成,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兵马俑在这里吗?”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去世后,他们一起陪着皇帝埋葬的。”这是我们出发前做的功课。
“在古代,一个国王去世,就会有一些人跟着他一起去死,这叫殉葬。用活人殉葬,是非常愚昧的做法。”
“后来,人们明白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应该剥夺无辜的人生存的权利,兵马俑陪葬便出现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战车、战马、士兵等形状的殉葬品,以此代替用人来殉葬。这表示人们开始觉醒,开始捍卫自己的生命。”
“那现在呢?”
“如今,根本就不存在殉葬一说。因为人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是陪衬别人的,而是要活出自己的使命和风格。”
我努力用一种大成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和他讲兵马俑的故事。让我惊喜的是,这些都成了他后来讲述壮游故事时的素材和逻辑。
纪念一个人的方式
这次壮游,我们还特意来到两个名人的故里,《史记》作者司马迁故里韩城和孔子故里曲阜。
重走司马古道,相遇千年壮游。司马迁故里韩城有司马迁祠,又叫司马庙,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司马迁的圣地。我和大成攀登81级台阶,体验这位史圣波澜壮阔的一生。
从20岁开始,司马迁用3年时间游历天下,38岁开始为《史记》收集资料,4年后正式开始《史记》创作,55岁完成《史记》。
和大成行走在司马古道上,穿越时空,与2000多年前壮游的司马迁相遇,是我们这次父子壮游中最为心动的时刻。我想,在抬头看见的某个高度,会把古今相连,并照亮每个选择和每份坚持。
“大成,爸爸告诉你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司马迁并不知道他写的《史记》这么出名,你知道为什么?”
“是不是他去世了?”
“是的。他写的《史记》在他去世之后20年,才被人们发现其价值并广为传播。但是,他在世的时候只告诉自己,要认真完成。在他看来,自己写的这部书非常有价值,所以他就坚持。”
“大成,你有每天坚持的事情吗?”
“有啊,画画。我每天都画画,把当天印象深刻的事画下来。”
其实,我想告诉大成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时间只够你行动,而且要立刻行动,趁早行动。
来到曲阜孔庙,对6岁的大成来说,从什么样的视角走近孔子,是我非常在意的。
我尝试从两点出发,解读给大成听。
一个是孔子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能懂自己的人听,并让听的人能付诸行动,所以周游列国。尽管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孔子就去重新找能理解自己思想的人。
“大成,我们如果有想法,要说给懂的人听,如果有人不理解,不要去怪别人,而是要去寻找能理解我们的人。”
二是孔子喜欢和学生对话,他很多的智慧都是在回答学生的问题中得到了呈现。“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认真去聆听别人说的话、提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这是在这个阶段能跟大成分享的孔子,可能随着他的成长,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吸收和走近孔子的方式。
不求深刻但求感知
这次的壮游路线,我们查了小学课本里涉及的一些地名和历史,基本上每一处的选择都有逻辑和来历。
但每一处又不能跟大成说多了,总想着用他能理解的话,在某种场景中和他沟通。我也很清楚,每一处都有很多精华,只是我要截取适合大成这个年龄阶段的故事或者素材,然后提炼出来,在那个现场,讲给大成听。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我跟在他身后,先是他认真看,然后是我俩认真地交流。有些对话总是欲言又止,但又必须适可而止。对大成来说,我只负责打开逻辑,说上一句话,下一句话由他自己生成。
在壮游中,很多时候我们俩一通对话后,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我知道,那一刻,大成在慢慢体会,或者又联想到别的事情。我告诫自己,不必追问,也不必打破这份沉默。
壮游路上,我们一边行走,一边对话,一边联想成长的场景。
父子壮游之②
新闻推荐
早报体育专讯5月10日至12日,由山东省教育工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2017年“校长杯”全省高校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62个单位的81名校级领导以及507名运...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