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道名区 圣贤之邦古费儒学两千年

临沂日报 2017-04-28 22:50 大字
费县古为费邑、费国,历史悠久,文化

灿烂,自古为学道名区,素有“贤人钟毓之地,

圣人化行之邦”之称,圣人即孔子,贤人即孔子

弟子,孔子师徒在费县留下许多历史足迹,其中

孔子在此有10个典故,弟子与再传弟子26人与

费县有联系,见于《春秋左传》《论语》《史记》《孔子

家语》《国语》《战国策》等古代典籍和《山东通志》《兖州府志》《沂州府志》《费县志》等地方志书。

战国时期的费国费君、费惠公,都是历史上尊贤的典范,其实季氏家族素有尊贤纳才的传统,才有了孔子化行、群贤会集古费大地,成就学道名区、圣贤之邦的历史佳话。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于慎行在作颜氏家族志书《陋巷志》序时,在文中写到:“莫之兴京矣,会之在鄪,至汉而播迁。孟之居邹,至宋而始著炳炳瓜瓞其详,盖难言之,文献不足故也。”他对儒家学说的发展路线进行了梳理,肯定了费县在儒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于慎行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阶段,汉以前的发展路线是:兴之于京,会之在费,播迁孟邹。即形成于孔子的家乡——— 鲁国国都曲阜,在费地汇集,后传播到孟子的家乡邹城一带。于慎行是山东东阿人,为三代帝师,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其

文学造诣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他编撰了明万历

《兖州府志》,时沂州、郯城、费县三县均属兖州

府管辖,且费县名胜玉泉观枕流碑即为于慎行所

题,说明于慎行对费县掌故了解甚多。

儒家学说发展史上,古费大地对孔子及

其弟子的学说进行了汇集、保护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费邑主人季氏与孔子交往密

切,任命孔子弟子为费宰,费国国君

对孔子之孙子思、弟子曾子以师礼

相待,使儒学在费邑、费国得到

迅速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

儒家文化之源有

三,孔子的曲阜,儒学的发源地;孟子的邹城,儒学学说的另一高峰;还有一处是儒学发展的滥觞之地,就是集中孔子弟子、群贤智慧的古费。正如清代光绪《费县志》所言:“古费学术原有嫡派千载而下,斯地犹

是,斯民犹是,继往开来,

实异人任幸,无迁洙泗

源流也。”

在万历年

间,山东布政司左

参议邵以仁,对费县的儒

学发展和影响也格外关注。因他曾在沂州任监司,曾为费县捐款重修学宫,为颜林题写《二颜林碑记》。费县进士王雅量在《重修学宫碑记》中写到,邵以仁评介费县:“其俗朴,其民淳,犹有古先王遗化焉。”他之所以特别属意费县,是因为这里为古先王遗化之地,求才于此,必能得真材,否则,会有负于这个圣贤之邦。

关于儒家文化对古费大地的影响,早期的文献也有对费县风俗的记载。《汉书》记载:“其民有圣人之教仪。”“俗尚礼义,重廉耻,好稼穑,恶浮食,厚重多君子,有先王遗风。”

源出东周时期的儒学文化,绵延两千年的历史文脉,沉积出古费这片文化的沃土,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成为费县历代名门望族家学,以颜之推、颜真卿为代表的琅琊颜氏,成就了费县儒学发展史上的巅峰。明清时期,廉吏王雅量,被称作江北硕儒的翰林王景禧家族以及参与戊戌变法的翰林庄清吉等,都清正不阿、弘仁布义,为儒学发展续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推荐

“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闭幕

4月22日,济宁市第三届“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组决赛在济宁学院附属高中举行,最终,兖州漕河小学赢得冠军。这也标志着历时近一个月的赛事胜利落下帷幕。本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成...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