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气清景明新 ——丁酉年清明节扫描

甘孜日报 2017-04-06 10:20 大字

■新华社记者

一年春好又清明,人们慎终追远、踏青寻春。伴随着绿色殡葬、绿色祭扫、文明踏青的新风,传统的清明节愈发“清净”与“文明”。

白菊寄哀思 国与家同祭

3日上午,在南京工作的汪女士早早便带着丈夫、女儿一起赶到南京南站,准备乘车先到武汉与哥哥嫂嫂一家会合,然后再一起返回襄阳老家给爷爷奶奶扫墓。“小时候,爷爷奶奶对我特别好,每年清明我就是再忙也要抽出空来回家去看他们。”

有国才有家。清明节是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更是缅怀革命英烈的日子。

1日,重庆800多名各界人士同样选择到嘉陵江畔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公墓前缅怀英烈。

20岁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邓泽华和他的50多位同学一起来到现场,向烈士墓敬献白菊。“那段革命历史以前总感觉很遥远,今天在现场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里,我真正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献身换来的。”

2日,丁酉年春季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约300人共同祭拜先师孔子。4日,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参加仪式,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苏峰表示,祭拜轩辕黄帝典礼通过“形祭”达到“心祭”,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绿色丧葬风 生态新祭扫

“妈妈说,她一辈子没出过国,希望通过海葬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清明节期间,26岁的广州市民程钧(化名)把父母的骨灰归于大海。程钧说,自己能接受父母选择海葬,海葬当天也有很多人来观看,一起为父母送行。

自1988年在推出费用全免的骨灰撒海服务以来,广州市已撒海骨灰近1.93万具。今年清明期间,浙江还出现了首位“老外”参加海葬。

目前,海葬、树葬、花坛葬、骨灰寄存等绿色安葬方式正在各地展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一束鲜花、一句寄语,表达的是无尽的思念,彰显的是生态文明新风。

踏青乐出游 文明又时尚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重庆垫江县澄溪镇的华夏牡丹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牡丹花各色相间,姹紫嫣红。“我们一家专门从广安来重庆郊游赏花,平常很难见到这么大规模的牡丹花海,非常适合拍照游玩。”四川广安刘先生说。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大地回春、桃红柳绿,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踏青赏花,感受勃发的生命和盎然的生机。

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桃花、梨花、樱花、油菜花开得正艳。灵隐寺、太子湾公园、植物园、曲院风荷等老牌春游赏花景区,游人如织。

杭州西湖的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游客素质比以前进步了,乱扔垃圾的情况比较少见;原先有溪流的地方会有游客下河捕鱼抓虾,这类情况已基本消失;在园区内直播的“网红”们也自觉地不去践踏草坪。

新闻推荐

村内建养牛场,贫困户入股享红利第一书记刘建新的“养牛经”

文/图本报记者姬生辉黄广华两年前,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刘建新作为省派第一书记来到泗水县石门村。如何带领这个省级贫困村的90多户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调...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