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貌上是农村,住起来像城市 探索“造血”功能,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齐鲁晚报 2016-09-27 00:00 大字

兖州区大安镇前官庄建设了风景宜人的生态景观湖。 泗水圣水峪镇的南仲都村,“孝”文化上墙。本报记者庄子帆摄本报记者庄子帆

垃圾坑变成水池

村民住着更舒心了

以前谁住坑边谁倒霉,垃圾顺手就往坑里扔,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个混合着淤泥的垃圾堆。汶上县郭楼镇小赵村过去有大小坑塘十几个,基本上都是垃圾坑,村民避之不及。如今,垃圾坑变成了清澈的水池,随处可见的三五村民坐在水池边唠家常。同样是坑,却因环境的转变化“包袱”为“资源”。变化,正是源自美丽乡村由单纯环境整治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

保持干净整洁的村貌,是美丽乡村的起点。济宁建设美丽乡村不搞大拆大建,从最基础的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和绿化“五化”入手,一方面做好基础设施的“加法”,一方面做好污水、垃圾处理的“减法”。农村道路硬化里程由2012年初的1.26万公里发展到2016年中的3.48万公里,镇村绿化覆盖率由27%提高到30%,村庄亮化率由45%提高到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由52%提高到95%,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

2012年至2016年,济宁将美丽乡村建设分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和综合整治深化提升阶段,因村制宜,把全市村庄总体分为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个层级,按不同标准梯次创建。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坚持“三化(硬化、净化、美化)为主、硬化先行”,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内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阶段,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达小康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使农村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整治坚持一年一个主题,2013年是“道路硬化年”,2014年是“环境净化年”,2015年是“绿化攻坚年”,2016年将是“农村改厕年”,形成科学的整治建设次序。

统一规划串联成片

突出村庄特色符号

在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济宁坚持抓点带面、连线成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整治中,注重抓典型、建样板、作示范,探索可复制的标准模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市级重点打造曲阜市吴村镇、邹城市香城镇、汶上县驿桥镇3个市级示范片区,每个县市区都有1-2个县级示范片区,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示范村,住建、交通、水利、林业、文化、旅游、妇联等市直部门都建有自己的样板村,下大气力培植不同类型的亮点,并通过现场观摩、典型引路方式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为切实改变“走过几个垃圾村来到一个新农村”的问题,坚持串点连线成片,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成片整治”的要求,开展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的路网、林网、河网等一体化规划建设,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和重要交通要道沿线的整治改造。同时,乡村绿化格局也借鉴了点线面想结合的方式。村庄重点实施了围村林、空闲地和庭院绿化;高速公路及国省县乡村道路全部实施了沿线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河渠、堤坝、水系、湿地沿线实现了应绿尽绿。累计新栽植各类苗木2569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298万平方米,完成绿化村庄4827个,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一座青山、一塘清水、几棵古树、几幢老屋、一种手艺或是一段传说,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的独特符号。济宁立足既有条件,统筹考虑具体村庄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注重保护这些生动鲜活的乡村符号元素,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根脉,突出一座村庄的个性。通过建设与保护,涌现出像“幸福小元”“上善郝营”“民俗尚寨”等一批特色乡村,乡村韵味日渐浓厚。

因村制宜“造血”,

经济发展与“美丽”并行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环境优美、生活宜居阶段,如何利用美丽乡村创造出“美丽经济”,增加“造血”功能,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全市不少美丽乡村都在尝试。因地制宜,每个示范片区根据所长,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等各种资源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并探索形成旅游产业链。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上,一路闻着花香、果香,从车窗外往下俯瞰,满眼的绿意盎然。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朴的生态乡村游从泗水县圣水峪镇示范片区的南中都村开始。古树林立,溪水潺潺,石院、石屋、石板路,古朴幽静的村落,除了吸引大批游客,还有不少艺术生慕名来写生。

泗水的圣水峪镇示范片区、曲阜的陵城镇示范片区、邹城市的田黄镇示范片区重点推出乡村生态休闲游,并与民俗文化游、亲子体验游等多种美丽乡村游相结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微山湖微山岛镇示范片区、金乡县羊山镇师范片区,依托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并借助景区较高的人气,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的口袋也鼓起来,这样美丽乡村建设才可持续发展。”济宁市美丽乡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去经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出现千篇一律的乡村游,将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打造。

2012年8月份以来,济宁市实施了以“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三化为目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农民最关注、需求最迫切的道路、排水、垃圾收运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2014年6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底,90%的村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40%的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10%的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嘉祥县孟姑集镇前杜村打造了以竹为主题的休闲广场。本报记者庄子帆摄

新闻推荐

提供“错时+延时”金融服务曲阜农商将便利店开进社区

本报济宁11月10日讯(记者张夫稳通讯员史志森)“我干一天活休息后还能把钱及时存进银行,不用白天忙活的时候专门跑一趟,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曲阜市德化社区农商银行设立的金融便利店内,刚办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