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门山:宛若画卷徐徐展开

济南日报 2016-09-18 00:0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刘伟栋通讯员李小学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25公里处,因山形似蟠龙之状,故称有“龙门山”之称。这里风景优美,云蒸霞蔚,又有“云山”、“云亭山”之谓;又因两山对峙如石门,故俗称“石门山”。石门山的东、北两面与宁阳县交界,山体呈圆形,由老虎窝山、狐山、黄山及牛山等十余个山头,主要卧虎顶海拔406.2米。山中丛峦叠嶂,峪壑幽深,泉涧潺潺,美不胜收,自古都是登高望远、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文人雅士寻奇探幽留佳话石门山绿水青山,景色秀丽,以“奇、秀、险、幽”而闻名,是著名的旅游和佛教胜地。古有二十四景,如胜函峰、摩青峰、玉笋峰、翠屏峰、两月峰、虑峰、惟虑峰、镇虎峰、狂犬峰、望虎山、冰雪涧、蟠龙洞、含珠台、照玉镜、芙蓉岩、石笋林、滚丹坡、一丈碑等,构成了一幅如诗一般的山水画卷。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被石门山的秀丽景色所吸引,纷纷来到这块远离尘嚣的明山透水之间,寻奇探幽,留下许多佳话。

春秋末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后,曾宿于石门,至今山中仍存有“圣祖系《易》处”、“子路寄宿处”、“晨门吏隐居处”等纪念性遗迹;唐代高士张叔明,在石门山麓结庐隐居,场圃井臼,诗酒桑麻,自得其乐;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结伴东游齐鲁时,足迹踏遍石门山,并于“含珠台”饮宴,依依话别;晚唐之际,揭竿而起的黄巢,也曾聚兵此山,休整代发;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道士王嘉取儒教的忠孝、佛教的戒律、道教的丹鼎为一体,创立全真教以对抗金人,并于峄山立道院,在曲阜龙门山中立下院,名为“全真观”,王嘉大弟子长春大师丘处机,便以此道观为行院。

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也与石门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与族弟孔尚恪、孔尚倬同游石门山,时值重阳佳节,枫林如醉,三人当即约定,要聚钱买山隐居。但尚恪早故,未能如愿,孔尚任独自一人在胜涵峰侧叠石结庐,取名“孤云草堂”。堂中木榻布帘,茗杯炉香,他在此潜心读书,隐居达五年之久,写下了《石门山集》、《募修玉泉寺疏》、《樵约》、《秋水亭记》等名篇。

摩崖石刻隐于山石之间、峭壁之上行走在石门山中,或于山石之间,或在峭壁之上,人们总能发现摩崖石刻的身影,石刻内容有的是一首诗,有的则是几个字。这些石刻,既有原来遗留下的,也有后来新镌刻的。

摩崖石刻,是山的历史文化承载者,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共鸣。原来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有:龙泓、玉泉、冰雪涧,洞天福地、芙蓉岩、仙云峰、照玉镜等,虽然刻制时间及书法家的名号已无从查考了,但仅是这些雅致的名字和优美的书法,也足以让石门山锦上添花了。1993年山中又新镌刻了一批当代名家手书作品,如:含珠台(关天骏书丹)、濯缨泉(朱学德书丹)、藤花幄(朱学达书丹)、鹿游岭(于邦贤书丹)、漱玉井(陈梗桥书丹)、卧龙井(陈左璜书丹)等。

1993年,曲阜市文物部门维修寺院建筑40多间,复原了17座建筑,恢复了千佛殿及其配房泥塑佛像30余尊,并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至1998年,曲阜文物部门开发石门山文物旅游区,修复和铺设了登山道路。2002年文物部门建“石门胜迹”牌坊。石门寺又称玉泉寺,始建于金泰和年间,明永乐以前为道观,明景泰年间改由佛家主持。寺院多次修葺,1937年大修后有建筑70余间,以后失修。1957年文物普查时,寺院内尚有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千佛殿、观音堂、佛经阁、鼓楼、钟楼、牛马王庙、斋堂、关帝庙、玉皇殿等。散存的建筑有位于石门山口的山门及万仙楼,后有华佗祠,前有秋水亭,另有已倒塌的戏楼及孔尚任隐居的斋室、书堂、茶房等遗迹。

李白、杜甫游览石门山著诗篇寺院西面不远处有一个小山包,因两侧山峰后连接蜿蜒起伏的诸多山峰,状如蟠龙,此山包恰似龙口之珠,故名含珠台。登台四顾,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宜远眺,更宜于月光之下开怀畅饮,卧听台下龙泓秋水。此台历经千古沧桑,风驳雨蚀,形成了状如澎湃波涛的石涛奇观。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与诗友杜甫曾先后两次游览石门山,并在石门山的含珠台上饮酒话别,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唐天宝三年(744年)春末,李白、杜甫洛阳相遇。秋天,二人相约结伴,漫游梁宋、齐鲁。天宝四年(745年)秋,杜甫要西入长安,李白要南下江东,二人石门设宴作别,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道别诗。后人为纪念李、杜话别,在含珠台建了“秋水亭”。含珠台就成了李杜话别处的纪念之处。

山内的“倚天剑”景点也与三国有着渊源,曹操佩剑叫倚天剑,相传取宋玉《大言赋》中的名句“拔长剑兮倚长天”命名。倚天剑锋锐无比,后成为宝剑之代称。一代诗仙李白,亦对之仰慕不已,《临江王节士歌》中就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句子。

新闻推荐

曲阜:用传统文化滋养城市之魂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通讯员梅花于惠在曲阜,明故城内,孔府、孔庙历经沧桑依然矗立,成为当代瞻仰祭拜至圣先师孔子、感受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将这份优秀传统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