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曲阜董大城遗址

济南日报 2016-07-17 16:18 大字

■郭云鹏尚树志董大城遗址,位于今曲阜市石门山镇董大城村地下,董大城整个村庄恰好坐落于古城址之上。正史中并不见董大城之名,考之民国《续修曲阜县志》所载:“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桓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是时,齐欲吞杞,杞与鲁为亲,地近莒,唇齿相关。故三国私会与鲁之近郊曲池,畏齐故也。杜预注:曲池,鲁地,在曲阜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考石门山距城六十里,其水西南流二十里至董城寨东南折入泗,故名曲池。”曲池与董大城地理位置相符,董城寨即为董大城遗址,也就是今天的董大城村。

1957年春,曲阜县境内文物普查时将董大城村作为董大城遗址登录在案,随后公布为曲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春,又做复查测量。孔凡银著《曲阜的历史名人》记载:“城中心有一条十字大街通四面城门,东、西和北门尚存,唯南面由于地势低洼,是一座砖石修砌的水门洞。南面城墙残宽4米,残高4米,北城墙残高5米,宽4米,皆为夯筑。中心大路由南水门至北城门304米,由东城门至西城门285米,城内面积约240亩,周围有护城河一周。”

1985年,济宁市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是叙述:

曲阜城北15公里的董大城村,周有一土城,相传原有外大、内小两城,现存为小城。城呈长方形,东墙长292米,西墙282米,南墙426米,北墙432米,墙宽约10米,四面各开一门,城内面积约0.126平方公里。目前尚未在古籍中发现关于该城的记载,1980年济宁市文物普查队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开方试掘。城下半部夯土层10~12厘米,夯窝直径4~5厘米,上部夯层14~16厘米,夯窝6~7厘米。距城基1米高处,横列一层圆木,木直径10~12厘米,木与木间隔50厘米左右。在城东北角还发掘出四具人体骨架,自城根基向上叠压排列,骨架间以大小不一的数块板瓦相隔。骨架东西向,仰身直肢,未发现随葬品,初判为筑城进行奠基礼时实行人祭的牺牲品。在城内外经常发掘出战国时期的三棱铜镞,宋代崇宁铜钱,1921年还曾出土铜鼎三件,1970年挖掘出窖藏蚁鼻钱19公斤。据其构筑方法、人祭坑及出土文物等初步判断,该古城垣系战国时期建造。

该城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年,保存基本完好,城墙和城门犹在,城墙之外有宽10余米的护城河,而今天这一切已不复存在,只留有一些残垣引发我们遐想。董大城的城墙为夯土所筑,现存城墙只有西南角和南城墙中段一小部分,西南角城墙保存较好,残长100多米,残高10米,城墙厚约10米。整个城址的轮廓明显,比周边高出近1米。沿城址一周,多有暴露出周汉时期的砖瓦陶片。《曲阜“三城”址考略》一文曾指出:“董大城、凤凰城、鲁城,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其目的就是防御齐军,保护鲁国。”

其设想如下:“凤凰城与董大城之间是平阔的谷地,是齐鲁交往的必经之路。董大城位于地势开阔的谷地上,凤凰城则位于地势险要的山顶,从凤凰城放眼望去,董大城一览无余,如从董大城的角度,凤凰城也看得很清楚。并且凤凰城位于山顶,放眼北望,一直能看到泰山。假设齐军来犯,凤凰城的戍卒很快就能发现,如果放以狼烟等信号,董大城的守军立刻就可以看见,很快就能做出御敌的准备。并且从董大城再放狼烟等信号,鲁城之内也可以看到。这样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在齐鲁对峙的春秋战国年间,凤凰城是一个瞭望哨,有少量戍卒驻守,董大城则是鲁国军屯重地,担负着歼敌保护鲁国国都的重任,有大量鲁国军队驻守于此,鲁城则是最后一道防线。”

其实,这样设想是有其道理的。《曲阜地名志》记载,清光绪末年,村民挖土得香炉、箭镞数十,皆铜为之。由于多有兵器发现,人们大都推测该城系鲁国当年一处重要的军屯之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董大城遗址还曾出土过大量蚁鼻钱。《文物》1982年03期曾刊登了一篇由孔繁银执笔的专门文章,其中提到:“1972年,山东曲阜城北董大城村发现一批蚁典钱,重19.2公斤,计一万五千九百七十八枚。出土时盛在一个灰色绳纹陶罐中,罐已刨碎,显系古代的窖藏。”足见董大城遗址的重大历史价值。

那么,董大城在历史上到底都经历过什么呢?我们就再回到史料中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记载。《左传》: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为师期。杜注:鲁地。《左传》:桓公十二年,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杜预注:曲池,鲁地,在曲阜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考石门山距城六十里,其水西南流二十里至董城寨,东南折入泗,故名曲池。《左传》记载:“鲁僖公时,季友封地,季友号成季,故名成邑。后季友因功改封食邑汶阳,此又为孟孙氏之邑,仍名成。”《史记·孔子世家》载:“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孔子“摄行相事”主张堕三桓之都以削弱三桓势力。首堕郈邑,再堕费邑,唯成城不拆,只因孟懿子的家臣公敛处文告之孟懿子说:“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史记正义》曰:“成在鲁北境内。杜预注:成在泰山至距平县东南,而距平又在汶阳城东北。”成邑在这里所载的位置与后世董大城相差无几,故疑是一地。《史记》还记载,汉高祖六年,封董渫为侯,此时为董氏采邑。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明确指出渫城即《史记》记载的董渫封成侯之地。“……汉高祖六年,封董渫为侯。”守敬按:……渫当本封成县,而前置泰山郡下。《太平寰宇记》记载:“桓公十二年盟于曲池。杜注:鲁国汶阳县北曲水亭是也。”宋《鲁国之图》此处有两城图示:一为汶阳城,一为谷牖镇。

乾隆《曲阜县志》载:“(曲池)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地理志》云:汉旧县也,王莽改曰汶亭。”

隋开皇四年(583年),汶阳县与鲁县合并,定名为汶阳县。开皇十六年,原鲁县从汶阳县析出,始定名为曲阜县。

这样来看,今天的董大城一带在春秋以前为邓地,春秋时先后为季友和孟孙氏的封地,名均为成邑。孔子摄行相事主张堕三桓之都时,成邑由于是鲁国的北大门,具有作为前沿阵地阻挡齐国侵扰的功效,没被拆除。此后所谓的成邑、曲池也都是今天的董大城。至汉代时,董大城又成为董渫的封地为渫城。隋时又为汶阳县城。

按姓源邓姓为金天氏之后,董大城的建城时间应在殷商时期,春秋时,由于鲁国最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北方的齐国,故距鲁城北面不远的董大城成为鲁国对付齐国的最主要的门户,成为鲁国最重要的军屯之所。董大城虽然今天被埋于地下,但它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值得我们去进行了解、研究。

新闻推荐

曲阜西夏侯遗址

■郭云鹏郑双西夏侯遗址位于曲阜市息陬乡西夏侯村西约200米处,距沂河南岸约500米。西、北两面呈漫坡状,地势稍低。东北为管勾山及蓼河。总体处于丘陵地带,北高南低,因地属...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曲阜董大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