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曲阜三张曲村村民自发写村志 记录村庄变迁和村里的传奇故事

济南日报 2016-07-21 16:14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通讯员刘海韵时代变迁抹去了许多事物的痕迹,如何让后来人也能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在2015年1月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曲阜市息陬镇三张曲村的村民们达成了编写村志的共识。经过编委一年多的努力,三张曲村村志下一步就是搜集照片,做最后的修正校对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能通过村志让村民不忘历史、留住乡情。

把故乡写进村志里,三张曲村村民都很期盼“一定要出村志。我们的故乡就在村志里。村志延续着我们的乡村文脉,凝结着对家乡的情感,对故土的眷恋,对原乡风物的追忆,村志留存着关于村庄的历史、温度和风骨。”在2015年1月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广大村民达成了编写村志的共识。

息陬镇三张曲村位于曲阜城东南2.5公里处,全村有380余户、1300余人。说起编写村志,三张曲村的村民几乎人人都知道,今年71岁的叶长海是村志编纂委员会的主编,退休前曾长期在曲阜市委党校工作。对于村志编纂他颇有感触,“我们村被纳入规划区范围内,一旦搬迁后,村庄就不复存在。现在村里上年纪的人对于村子的历史比较了解,趁着我们这些人身体还健硕,能写能整理也有时间,如果等下一代来做这件事,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仅村子可能不在了,很多老人也都带着光阴的故事离开了。”

长期以来,叶长海和三张曲的村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为自己的村编写一本村志,为未来的人留下可以回忆的东西。

编委会成员逐户走访搜集资料,让村志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使村志编纂工作顺利推进,三张曲村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村志编纂委员会。他们中有退休的老教师,有村“两委”干部,有曾经在党政系统工作过的老干部,也有在经济战线奋斗过的老同志,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从2015年1月启动工作至今,三张曲村村志已5易其稿,第5稿审议稿内容涵盖17章58节16万字。记者看到,这本村志目录共有近20页,包括地名由来、自然概况、党的基层组织、人物、民俗等多个篇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更改的字迹。“这是最近大家一起讨论整理出来的,差不多定稿了,下一步就是搜集照片,做最后的修正校对工作。”叶长海说。

谈起编纂村志的过程,几位老人颇有感触。早在编写之前,他们就专门召开了“内部会议”,进行编写章节分工,更重要的是确定了村志编纂的指导原则和思路。“宁真务实不就虚,宁愿写不尽,也绝不乱写!务必要坚持辩证唯物、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写。”在第一次会议上,主编叶长海斩钉截铁地说道。在他看来,村志就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编委会成员主要以村内70岁以上老人和一部分从本村走出去的党政军企老干部着手,不顾严寒酷暑、不计一分报酬,逐门逐户走访搜集资料,同时认真查阅市镇村三级档案材料,对于档案中没有的材料,要进行多方的佐证才能采写,对于时间、人物的把握做到了绝对精准。江德山烈士是三张曲村的“英雄”,1947年在党组织培养下报名参军,南下战役中牺牲,成为革命烈士,被列入曲阜革命烈士英名录,为使江德山烈士的事迹更加客观详实,编委会成员董长森进行了专门走访,询问了当时亲历事件经过的老人,还走访了江德山85岁的战友张术英,全面还原了江德山烈士的英勇事迹。

众手成志浓缩乡村记忆,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时至今日,三张曲村村志编纂已经历时一年半时间,计划年底即可开版印刷。虽未“竣工”,现在已有诸多人士慕名求书。“我们一帮村民,满怀对自己家乡的深厚情感,努力把那些可能被历史湮没、被后辈遗忘的东西记录下来,让村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愁。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这项工作得到如此支持拥护的原因。”三张曲村党支部书记朱宁国感慨地说。“存史、资治、育人”是村志应该发挥的功能。在三张曲村的老人们看来,除了留住浓浓的乡愁,“教化、启发、铭记”也应是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编写村志,让我们村的年轻人、甚至下一代不要忘记优良传统、不要忘记艰辛历程。”主编叶长海表示。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脉,每个乡村也积淀着深厚的文明。有乡才有愁,对于生长于乡村的人,乡愁是古树、池塘、老井以及涓涓细流。乡愁,比“记住”更紧要的是“留住”,村志中体现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而安然的栖居。

交流编写村志

新闻推荐

12支队伍争夺2个决赛名额

点击查看原图比赛现场■本报记者李朕葳日前,由中共山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济宁市委联合主办、曲阜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电视生活频道承办的《20...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