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文化复兴的新路径

济宁晚报 2016-07-17 07:01 大字

——曲阜依托“乐和家园”建设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通讯员梅花于惠惠“小羊跪哺,闭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躬身体……”在曲阜鲁城街道周公庙社区的“东鲁世家”礼堂里,几个孩子正在唱演《跪羊图》,进行“生日礼”。一个小姑娘挖起第一勺蛋糕喂到妈妈嘴里,而年轻的母亲则抹起了眼泪。在周公庙社区“乐和家园”里,这些礼仪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这只是曲阜“乐和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从前不懂礼貌的孩子成了“谦谦君子”,过去只埋头过自己小日子的村民成了村里公共事务的“热心人”……“乐和家园”建设以来,曲阜的村居发展出现诸多新变化,“乐和”理念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引进百姓生活。

“三院六艺”以社会建设促文化复兴

在谷雨节气,人们喝梨汤;在立夏节气,人们祭祀天地,祈求丰收,并举行给小孩称重、斗蛋等民俗活动。在乐和家园,这些原本在多数人的生活中已经消失的民俗活动,如今又回归了,当地社区居民也已经习惯在24节气以及传统节日当天举行活动。

在今年的芒种节气那天,周公庙社区“乐和家园”社工孟媛媛带领居民们包起了粽子。粽子下锅之后,社工先向互助会成员讲解了有关芒种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随后便是大家早已驾轻就熟的节目表演——《礼运大同篇》手语、娃娃团的五禽拳以及《论语》选段诵读。

组织这些活动的互助会,是当地“乐和家园”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当中设置的机构之一。去年开始,曲阜引入乐和家园“一站(社工站)两会(联席会、互助会)三院(文化大院、乐和书院、百姓庭院)六艺(耕读居养礼乐)”社区建设新模式,建造文化大院、乐和书院、百姓庭院,推行“礼乐居养耕读”,充分唤醒了乡土文化和乡村记忆,激活了乡村既有的文化基因,使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互助互帮”重树守望相助的道德观念

如今书院街道书院村村居卫生打扫工作,再也不见了不给工钱就“人见人躲”的场景。每隔几天,“互助会”成员就会主动拿起扫帚把全村道路义务清扫一遍。

和周公庙社区一样,书院村的道路两侧墙壁上也都有许多“乐和家园”的宣传展板,上面记录着“乐和家园”建设的历程,以及发生过的一些故事。书院村原来花钱雇人打扫卫生,村民参与度低,环境意识淡漠。互助会成立后,组织了义务大扫除,一个月组织4次,每次至少六七十户参与。清洁管理,已经成为居民主动承担的公共事务。“有这样一个组织真好,让相互疏远的村民都‘热乎\’了起来,也让热心村内事务的普通村民成为‘新乡贤\’。”书院村乐和代表陈庆云说道。

互助会的设立,把“村民自治”延伸到村民小组,截至目前,曲阜在10个“乐和家园”示范村共成立13个互助会,推选乐和代表200余人,协助村委解决公共事务60余件,投工投劳节约费用30万元。

“三事分流”权责更明确

“以前村委是什么事儿都包揽,现在把具体的事儿列出清单进行分流,不仅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老百姓都能参与到村务管理,很多事办起来更顺利。”姚村镇姚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磊说的正是村里的“联席会议”制度。

走进姚庄村,这场特殊的“联席会议”正在村委大院内召开。今天的会议共梳理出村内96条公共事务,其中文娱活动、环境维护、关爱老人等18条作为村社可以自己处理和服务的公共事务被单独列出。

据介绍,“联席会议”由村支两委、互助会、社工组织和其他共建单位多方组成,一起商议村级大事。与联席会的议事内容相呼应的,是“三事分流”的新型模式,即“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通过事情的具体梳理,让权责更加明确。

乐和家园建设,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了社工和乡贤的培养与服务模式,为基于乡村治理的儒家文化复兴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今年3月份,曲阜“鲁城街道周公庙社区乐和家园建设”入选全国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100个示范点典型案例。

新闻推荐

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形成共鸣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孔子,了解《论语》。备受瞩目的2016论语大会决赛阶段比赛即将开赛...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