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历史,觅乡愁

济宁晚报 2016-06-04 07:04 大字

——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凸显村庄特色探幽
■本报记者张彦彦

这是一座与石头息息相关的古村,坐落在山上,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筑,街口垒着石头门……这里是邹城市石墙镇上九山村,也被称为“石头村”,村内的石头屋,一座紧挨一座,从山腰散落到山顶,或断或连,或高或低,随势造形,错落有致,自得天趣。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西汉王莽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聂、郑二姓从山西迁此定居,因村庄周围大小山头九座,故取名“九山”。后因山下又建一村,为便于区别,取名上九山。上九山村从建村至今已有1053年,古老神秘的小山村演绎了很多传奇故事。

走在村子内,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田园环境,一边看石头堆砌成的墙、房屋,感受脚下石磨铺成的乡间小路,不时有乡间俚曲飘入耳中。饿了,闻着手工煎饼的原香,找一户老大娘的煎饼摊,品评回味老滋味。累了,盘腿坐在石凳上,听老艺术家弹奏一曲琵琶颂,周末或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在平淡简单中获得欢声笑语,恍如进入了“世外桃源”,淡淡的乡愁油然而生。若不是2005年在杭州偶然看到某村落的旅游开发,如今上九山村党支部书记郑伟也不会回到这个原本封闭的小山村。“那时,老村在常人看来无异于一片废墟。”郑伟告诉记者,当时老村里住的人并不多,很多老房屋顶已经塌了,附近的村民常来山上放羊、砍柴。“如果不保护,再过一二十年,这村子就败落了!”机缘与此,2014年,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上九山古村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3.6亿元,主要以留住记忆、展示孔孟思想下的民俗文化为建设理念,同时体现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的成果。“只进行维修保护,不搞新建”。邹城市对上九山有着根深蒂固的浓郁情感,文物部门要求一定在保护原貌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开发,镇政府聘请了山东大学民俗研究院等方面的专家,为山村制订了保护规划,做到不搞大拆大建,依据原来的房屋样式,只进行修修补补,做到修旧如旧。

为了和老村庄的建筑风格相统一,他们从附近村庄搜集来老石头、老磨盘、老瓦件,修补后的房子、街道、石墙都很有沧桑感,单是搜集小片的灰瓦,就组织了近百人的队伍,开着三轮车、拿着大喇叭,在周边县区的百余个村转了一个多月,搜集老瓦件700多万块、老石头3万多块。“保存完好的不能动一砖一瓦,部分损毁的才能修缮。原地保留一部分残垣断壁不做修复,以原貌再现古村的兴衰历程。”邹城市文物局局长李彬如是说。

镇政府和村委会研究制定了补偿方案,通过给村民补偿,把房子和土地的产权转移过来。村民卖掉自己的一处老院子,大约能够得几万元的补偿,每户村民的补偿价格是通过村委会的评估来决定的,保证了每个村民在房屋的补偿上都是平等的。针对一些对老房子有感情,不愿意卖掉老房子的,镇里免费修缮房子,村民可以继续在修缮好的石屋里生活。石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峰说,有人在村子里居住,正好能增加古村落里的人气,也有利于老房子的保护,是一件好事情。

同时,在修复过程中,镇政府还鼓励村民利用古村落保护的成果来提高收入,他们和旅游部门一起拿出政策,凡是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的、单纯餐饮的农家乐,每家将补助1.5万元;餐饮和住宿一体、面积120平方米以上的,每家补助3万元。在镇政府的鼓励下,村民成立了上九山农家乐合作社,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服务水平,收入大大增加。“我老伴今年72岁了,现在也能在村里干点活,一天能挣60元哪!”在村民郑义昌看来,这是老村开发给老百姓带来的一大实惠。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山东省正式启动实施保护文化遗产的“乡村记忆工程”,经过层层筛选,上九山村率先获得了“乡村记忆工程”试点,为上九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前不久,上九山村入选山东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成为邹城第一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济宁市此次唯一一处入选的历史文化名村,为上九山村的发展再添一翼。“早就听说上九山古村的石头房子很有特色,我朋友是开旅行社的,先前来这里考察线路的时候,古色古香的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这不,周末了,朋友就带我们两家人来玩上一天,这比带孩子去游乐园有意义多了。”来自泰安的傅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将推荐更多的人来此旅游参观,找寻乡愁。

山风徐徐,流水潺潺,音乐舒缓,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走进乡村的安然与恬淡,忘却生活烦恼之扰、市井名利之心。

无独有偶。济宁市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文化积淀丰厚的广阔大地上,一些村落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拥有建筑群落、庙宇、祠堂等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信仰崇拜、神话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散落在黄土中的一粒粒珍珠。为让这些日渐式微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一些濒临失传的人文传统、风俗民情重回民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济宁市像呵护土地一样呵护这里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将一些人文传统、风俗民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古树木、古民居保护起来。结合乡村记忆工程的实施,目前济宁市已梳理挖掘、建设恢复了2000多处乡村历史景观,复活整合了一批像上九山村这样曾湮没于乡野的文明碎片,曲阜市石门山镇等4个乡镇被确定为省级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邹城市上九山等2个村被确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济宁乡村的特色魅力更加鲜明,历史印记更加清晰,古韵乡愁更加浓郁,品质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拭去蒙蔽于其上的历史灰尘,让一粒粒凝聚文化内涵的珍珠重现光芒,让群众的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有所凭藉,济宁的美丽乡村真正实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济宁,像上九山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他们像一个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新焕发朝气,让每个到此的人,慢下来,聆听那些古老的故事。随着环境的重新整治和对文化遗产的找寻,济宁农村开始散发出其独特的韵味,让“乡愁”不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慢生活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回归自然,追本溯源。选个周末,带上家人,放下手机和电脑,来济宁的乡村度假吧,你会收获不一样的宁静和快乐。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朱砂开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在书香曲阜

点击查看原图朱砂开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6月8日,在“书香曲阜”公益图书馆,21名小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正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笔礼仪...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追历史,觅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