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彩绘30余载,他把三孔当成家来修缮“匠人做的活不能让人家说孬”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鲍童通讯员宋思亮
在一本颇具年头的《工商志》中,记载了曲阜从清末开始手工业的概况。书中记载的王记木匠铺,就是王明亮的爷爷从道光年间便开始经营的作坊。王明亮祖祖辈辈在三孔从事油漆彩画工作,对他而言,接过父亲手中的画笔就是一种传承。“门里出身”的王明亮童年时期就是在孔府里玩耍,三孔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他儿时的记忆,他愿意把三孔当做自己的家去修缮、去爱护。如今他的后辈也都相继来到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工作,传承在画笔的交接与更迭中进行。
童年:在孔府、孔庙附近长大,对彩绘耳濡目染在王明亮小的时侯,他的父亲就经常向他讲起他们一家祖祖辈辈都在孔府里做木作和油作的经历。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当时王明亮爷爷王法元的王记木匠铺就已开业。据《工商志》记载:“其子树怀、树印、树伦入木工会陋巷街。”其中的树伦就是王明亮的父亲。王树伦自解放前就一直在孔府从事维修工作。
1980年,王明亮进入曲阜市文管会,一直从事古建筑的油漆彩画工作,由于祖父辈都是从事古建筑的保护维修,王明亮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个工作。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孔府、孔庙附近,我的童年基本都是在这附近度过的。从小看着长辈们在孔府里做着木工活、漆活,对这里更是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对拉锯、刮刨子、刷漆等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明亮说。
青年:在青春爱美的时光里,做着一份“脏”工作1986年,高中毕业的王明亮接过父亲手中的画笔、油桶,来到曲阜市文管会工作。本是青春爱美的时光,他却整天与漆料、灰尘为伴,在外人看来,彩绘这个活更适合老年人来做。
回忆自己刚学手艺的那几年,王明亮感慨万千。“当时,这份工作只能用一个‘脏\’形容。那会儿年纪轻轻的,谁不希望每天干干净净的和朋友们出去玩,可自己从事的工作却不允许自己这样做。做这份工作不光要不怕脏,每一次工作都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面对的都是祖先的智慧杰作,如果有半点错误,后果不堪设想。”曲阜孔庙现存建筑中,除四座金元时期的碑亭和两座元代门外,其他均为明清建筑。王明亮告诉记者,三孔的建筑遗存极具特色,既是北方官式建筑的代表,又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全面系统研究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理想之地,这样重要的遗存,容不得一丁点的“玷污”,每一次的修缮,事先都要翻阅大量的孔府档案,并经过层层审批,整理出可行性报告后方能动工,且每一次下笔必要严格按照相关记载进行。王明亮参与过北京的西花厅、西黄寺,曲阜颜庙大店、论语碑苑、奎文阁的修缮工作,说起这些经历,不善言辞的他言语之中充满了骄傲,在王明亮看来,他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能在三孔工作。现在,许多王明亮的“师兄”都相继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是退休不退岗,王明亮的二哥目前被返聘回古建队从事监理的工作。王明亮的侄子、外甥也都走上了古建筑修复的工作,青年人愿意继续干这个行业,让王明亮感到很是欣慰,他说:“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能把老一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传给下一代人是件幸福的事。”
中年:从事彩绘30余年,用言行影响年轻匠人“用我们的土话说,既然你是个匠人,你干出的事、干出的活就不能让别人说孬。有没有监督都得干得漂漂亮亮、精益求精。干出的活就是人品,不诓人、实实在在的。按照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规规矩矩的去干活,要始终要保持一个匠人的尊严。”
从事彩绘30余年,他带出了不少的徒弟,他们中大多都从事这一行业有10年以上,其中时间最长的已经干了30年,这些徒弟也和他一样,依然守护着这方热土。成就如此,王明亮认为自己只是勉强算得上“工匠”。
“年轻的时候大家会感觉这就是一门手艺,可以养家糊口。时间长了就感觉这个工作与众不同,因为工作要求一个人必须要有绝对的耐心。”王明亮说,以前老一辈匠人说“进孔府不穷,出孔府不富”,意思就是在孔府干活饿不着,在岗位退下来以后也富不了,这句话在他看来,就是做这些工作需要一颗规规矩矩、踏踏实实的心。
“现在我们用的这些漆料,都是自己慢慢熬出来,虽然熬漆的时间很长,下的也是笨功夫,可我们还是不愿意走捷径,传统的技艺、方法经过百余年的检验,仍能保持固有的色彩,它们就是标准。”王明亮仍每天坚守在彩绘修复的现场,他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年轻人。“看!这里就是标准!”
记者手记本报曾多次参与“三孔”彩绘的报道,从项目的立项到、最后的通过验收,在一次次的采访中,记者大致了解了“三孔”彩绘的前世今生。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三孔”等古建筑的彩绘一直没得到系统的保护维修,能参与这次百余年来的首次大修,在王明亮看来,这是上苍对他的眷顾,他和其他参与三孔彩绘的工匠们一样,都希望为自己的“家”多做些什么。
王明亮所在的三孔古建工程管理处,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筑修缮队,这里的工人祖辈均在孔府工作,从事古建筑彩画作、油漆作、木作、瓦作等各项工种,能在这样一个蕴含有特殊情感的地方工作,匠人们内心是幸福的。“进孔府不穷,出孔府不富”,尽管这份工作无法为自己带来钱途,王明亮却甘愿接过父辈手中的画笔,继续站立在高台上,与精美的彩绘为伴,沿袭并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
近日,中国古建筑彩画泰斗王仲傑与来自北京的多名专家对“三孔”古建筑彩画保护工程试验阶段施工情况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今后曲阜可根据试验性施工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和参考经验大面积铺开工程。拥有1300余间房屋,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彩绘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三孔”古建筑群即将大面积铺开工程,相信不久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会是崭新的古色古香的三孔彩绘。
王明亮参与工程1980年,刚参加工作便参与了对颜庙的维修,有颜庙复圣殿及陋巷故井的油漆彩画。
1983年,在奎文阁大修前期,临摹了奎文阁的全部原始彩画图样,为奎文阁大修彩画做了第一手资料。
1985年,领导完成了崇圣祠的油漆彩画工作。
1987年,领导完成了孔子洙泗书院整个院落的维修工作。
1990年,领导完成了尼山孔庙及书院的油漆及部分建筑的彩画工程。
1993年,领导完成了曲阜论语碑苑整个院落的油漆彩画工程。
1995年,完成了三孔景区的建筑下架木构件的油饰工作。
2006年,参加了北京西黄寺的油漆彩画工作。
2008年,带领完成颜庙复圣殿大修油漆彩画工程。
2014年,带领完成颜庙整个院落建筑的油漆彩画工程。
“三孔”彩绘修缮现场王明亮在工作中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每天清晨,曲阜市民总是两两三三地来到孔庙前神道路南口东侧的“书香曲阜”公益图书馆,听讲50分钟的国学课堂。“今天图书馆早课讲的是《中庸》,听...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