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百万农民的幸福家园
——写在济宁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之际
■本报记者张彦彦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济宁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全国31个获奖项目中唯一一个农村环境整治类项目。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综合反映一个地方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国家级荣誉,是我国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济宁市获此殊荣,是继2014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之后攀登的又一高峰,再一次证明,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济宁市农村已由4年前的环境脏乱差向路通村洁、宜居富美的新农村涅槃翻身,成为全省、全国农村环境整治的样板典范。
济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度滞后,人居环境差,农民群众意见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城乡统筹步伐。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从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了以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工程,积极推进道路硬化“村内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等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济宁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全市村庄总体分为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三个层级,按不同标准梯次创建,确保到2016年全市90%的村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40%的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10%的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有政策就要有行动。三年多来,济宁市不断健全常态化督导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进行统一部署协调、统一指导调度。农村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市里先后召开20余次调度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并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督导机制,每月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和通报。完善系统化推进措施。从回应群众“晴天不吃土、雨天不踩泥”的最迫切诉求抓起,以道路硬化打响农村环境整治“第一枪”,大力实施“村内通、户户通”,打开整治框架局面。同时,根据硬化、净化、美化、绿化和坑塘整治、文化广场建设等工作需要,完善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让基层干部群众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建立多元化筹资模式。探索构建“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筹资机制,通过强化市县财政资金的支持,撬动大批社会资金投入。坚持典型化示范带动。一方面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市里多次带队赴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考察先进做法,避免了“闭门造车”,少走了弯路。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提炼济宁市典型经验做法,树起一个个标杆,带动各县市区互相观摩学习,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提升。构筑群众性参与格局。为更好满足群众改善村居环境的愿望,济宁市因势利导,不断提升整治标准、增加任务极大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确保了各项工作提质加速推进。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之后是硕果的累结。三年多来,经过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农村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新的巨变。形成完善的农村道路硬化网络。全市新建或改建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街巷2.14万公里,同步建设排水设施,所有整治村庄实现了“村村通”、“村内通”,彻底改善农村行路难的状况。形成全覆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按照“一县一场(厂)、一镇一站、十户一桶”的标准,配齐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按照“每500人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保洁队伍。每个县市区都建设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145个镇街共设立垃圾转运站169处,配套垃圾转运车辆870台,设置垃圾桶34.1万个,配备保洁员1.73万人,清理积存垃圾138万吨。前不久,国家十部委联合对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综合验收,济宁市以综合成绩全省第四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乡村绿化格局。村庄重点实施了围村林、空闲地和庭院绿化;高速公路及国省县乡村道路全部实施了沿线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河渠、堤坝、水系、湿地沿线实现了应绿尽绿。累计新栽植各类苗木1459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15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村庄3287个,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广场体系。按照“每村一处、规模适度、经济实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广场硬化、绿化比例,集中设置坐凳、公厕、读报栏、科普画廊、户外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全市共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广场3874处,新增文化广场面积193.7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已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形成一大批精品村、特色村和乡村旅游村。按照“一处坑塘就是一处景观”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全市共整治各类坑塘3155处。引导农户和农家乐开展“改厕改厨工程”,累计完成改厕2.2万个,改厨2.1万户,新建改建公厕3969处,提升了农村的接待水平,建成了如曲阜市葫芦套村、泗水县王家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形成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的好局面。在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济宁市是唯一一个名次连续3年提升的地级市。在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历次电话调查中,济宁市得分持续提升,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
自2012年以来,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36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打造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34个,连线成片打造生态文明村1427个,新建环境整洁村4973个。农村道路硬化里程由2012年初的1.26万公里发展到2015年底的2.91万公里,镇村绿化覆盖率由27%提高到30%,村庄亮化率由45%提高到98.4%,垃圾集中处理率由52%提高到95%,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和城市一样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农民群众从环境改善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逊“每次看到活跃在曲阜大街小巷的绿马甲——曲阜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我都对他们由衷地钦佩,也非常渴望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志愿精神...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