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笑颜
——曲阜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孙逊本报通讯员梅花宋思亮
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从国家卫生城市命名,到国家生态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通过预评估;从国家级生态乡镇群业成型,到全国首家文化国际慢城建设渐成规模;从青山绿水引来“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首现曲阜,到节能减排、生态农业全面发展托起生态曲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曲阜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八城同创”,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及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水城”,实现生态文明“全域化”。
青山绿水环绕生活品质提高
“快看快看,水里有些小伞似的东西在游,谁知道这是什么啊!”今年6月,曲阜市蓼河湿地公园里突然冒出一句大声的提问,吸引了很多人快速向河边聚集。只见清澈的河水中,一些如一元硬币大小的白色、透明生物正在水中游弋。经专家鉴定,这些正是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在曲阜人工湿地的“首秀”,成为了水体零污染的有力印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悄然改善。要知道,就在两年前,如今眼前如画般的曲阜人工湿地还只是一条污水横流的臭河沟。“完成河道治理后,我们将沿河的一家污水处理厂作为主要的水源向河中引入中水,同时开始种植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多种鱼虾。没想到,两年多就养出了一池好水。”曲阜市农业局研究员、农业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崔俊难掩心中的兴奋。
蓼河的治理只是曲阜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实现城区水系“六河贯通”的一个缩影。该市通过引水补源、中水回用、湿地涵养等举措,对蓼河、沂河等主要河道实施了生态修复整治,建设蓼河、沂河人工湿地,重点打造蓼河二十里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旅游景观带,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重现了“水畅河清岸绿”的亮丽景观。“对俺们本地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气好了,花鸟鱼虫见的多了。没事带着孩子在水边逛逛,全身上下都觉得舒坦。”提起城市里“冒”出的片片湿地,曲阜市民周欣直说好。数据显示,绿地释放了大量的负氧离子,有效提升了城市的“肺活量”。
不仅如此,曲阜还在济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与建设中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相结合,打造“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游”新模式,以山、水、田、村“四要素”为生态格局,构建慢生态、慢生活、慢旅游、慢交通四大生态系统,相继实施城区绿化提升、慢道系统建设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6%以上。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率先在全省推行观光农业主导型乡村旅游新模式,赋予城市建设更多人文内涵和文化魅力。
节能减排见成效新型产业促发展
“调温器是汽车发动机的小部件,公司用智能技术改造电子调温器,能把发动机的运行温度控制在95至100度最佳状态,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废气的排放。”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总经理王立峰说道。曲阜以COD和二氧化硫污染减排为重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工程减排,中联水泥、圣城热电相继建设了脱硫脱硝除尘设施。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效应大、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同时狠抓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提升,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目前,曲阜国控、省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重点耗能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率达100%。
从事蓄电池生产的圣阳公司,投资700万元研发出“高效放电回馈技术”,可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回收,解决了行业性难题。该公司工程部部长孔祥胜说道,“我们能够把20%的电回收利用,大约一年能节约500多万度电。”
不仅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曲阜还加快发展三品农业、循环农业,目前已拥有7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个有机食品、8个绿色农产品品牌通过认证,全市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63.4%。实施沼气“进农村社区、进农业园区、进养殖小区”,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建成150立方以上的沼气池120个,辐射农户达到10150户,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62.49%。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曲阜市围绕“慢生态、慢生活、慢旅游、慢交通”四大系统,以“山、水、田、村”四要素为生态格局加快推进九仙山——石门山文化国际...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