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城互动助力姚村镇“蝶变”

农村大众报 2015-02-02 00:51 大字

姚村镇党群服务中心。颜氏产业园区道路平坦开阔。润欣纺织集团生产车间。“去年以来,全镇以可持续发展要求和新常态思维,统筹城镇化发展,加快镇主体功能区建设,以产业强镇,逐渐融入了曲阜市经济开发区,全镇正在一条产城互动的新型城镇化的路上快速前进。”谈起全镇的中心工作,曲阜市姚村镇党委书记刘慧敏言语精练,“一句话概括,就是园区大招商、社区大提升、城镇大变样、民生大投入、产业大发展、社会大治理。”

产业支撑引领跨越发展

乡镇处于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如果乡镇经济的发展,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就难以在区位竞争中取得优势,更难吸引关注的目光。“同样,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乡一体化更是无从谈起。经济才是镇域发展的魅力之壤。”刘慧敏说,姚村镇在抓城镇建设的同时,狠抓项目建设,让城镇建设、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成效斐然。仅2014年全镇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29万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年任务的167%;国地税收入完成2324万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年任务的1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55%。

1月30日,虽是隆冬时节,寒风袭人,但走在姚村镇主体功能区的颜氏产业园里,放眼望去,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已经投产的纺织、纸业、建材企业厂房内灯火通明,进出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在刚刚完成主体建设的圣宏生物、奎文印务、鲁丰机械、德禄生物4家企业的厂房前,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装饰和机器调试工作,几台绿化用的大型挖掘机械来回轰鸣,巨铲舞动……整个园区一派如火如荼的忙碌场面。

园区内,投资1300余万元的复圣路平坦开阔,与之相通的仰圣路、乐道路也已绿化完毕,园内六横六纵道路网实现通车,“整个园区道路建设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建成了‘七通一平\’高标准园区。”园区负责人说。

据介绍,作为曲阜经济开发区储备园区,颜氏产业园是曲阜开发区扩区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享受市开发区的各项优惠发展政策。“这对姚村镇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利用这个优势,全镇发展坚持以园区为平台、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调出产业结构发展新天地,全面加快工业主导型乡镇建设。”该镇党委书记刘慧敏如是说。

围绕2014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任务,姚村镇立足“服装纺织、生物科技和建材机械”发展定位,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同时,创新招商方式,巧妙利用“全民招商”、“亲情招商”、“诚信招商”、“网上招商”,千方百计捕捉商机,用亲情、乡情、友情“引凤还巢”,大力发展“回归经济”。推出“产业招商”办法,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重大产业招商项目,引进实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发展后劲足的优质项目,并在宁波、杭州、绍兴等地设立驻外招商办事处,扩展招商思路,拓宽引资渠道。

“在抓招商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签约项目的落地生根,否则就会劳而无功。”刘慧敏说,为了推动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分包项目责任制,采取跟踪项目、挂牌督办、倒排工期等措施,确保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引进项目及时报批、新建项目按时开工、续建项目尽早扫尾、建成项目发挥效益。

种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目前,规划实现“七通一平”的颜氏产业园“磁力洼地”效应明显:润欣纺织、孔府家纺、锦绣针织、金絮龙纺织等优势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从纺纱到成衣制作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服装纺织产业洼地效应进一步凸显;圣宏生物、德禄生物、茂森生物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宇科电子、汽车零配件、普文特建材等相继成功落户,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商贸物流为主导,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辅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为全镇工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平台。

“现在看,当初做出发展镇主体功能区的决策是有远见的。目前颜氏产业园已成功落户企业18家,其中2014年新开工项目10个,合同项目3个,总投资金额17亿元,为姚村经济、社会、民生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刘慧敏介绍,镇主体功能区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聚集区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仅2014年上半年,产业园就成功引进项目6个,其中5亿元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

产城互动领跑城乡一体化

产业发展了,才能有民生的大投入和城镇化的落地。

姚村镇不大,人口只有4.4万,镇域面积只有70多平方公里,但却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山东省首批中心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文明镇……而随着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带动,姚村镇的城镇化建设更得以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产业工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姚村商贸物流业的活跃流通,还推动了镇驻地姚村花园社区规模持续扩张,姚村镇正逐步发展为人口聚集、设施完善、宜居宜业、产城合一、社会和谐的城市次中心,成功地从一个传统乡镇实现了向新城镇格局的“蝶变”。

“工业园区是特色城镇化发展的主载体,产业是发展城镇建设的基础。园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就业的增加,进而形成新城镇的人口聚集,由此带动消费聚集,最终带动整个城镇繁荣,再依托城镇、反哺乡村,形成城乡一体新格局。这才是真正的产城互动带来的互补效应。”刘慧敏说,走工业主体功能区带动之路,是姚村镇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

目前,园区创造的生产总值加速上涨,显示出了巨大发展活力和集约效应,已经成为全镇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离家就能挣到钱,还能方便种地和照顾老幼,工业主题功能区的投建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村民的回流。据介绍,仅园区目前就有4000多工人。

1月30日下午,在姚村镇颜伟服装厂,来自附近村庄的100多名女工正埋头坐在缝纫机前赶制服装。而没有园区前,她们多数是“农忙围着地头转、农闲守着牌桌转”的农村妇女。

正在车间里忙碌的村民宫恩霞,一边麻利地操作着缝纫机,一边高兴地说:“我觉得在这里做工挺好,手脚快的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技术也学到手了,而且我家就在这附近,活不忙时还可以回家照顾家庭,生产生活两不误。”

服装厂负责人颜伟接过话来:“服装厂上下班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随到随做,工资计件,自由安排时间,按时交货就行了,非常适合在家务工人员。”

“城镇化是一个包括了产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要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平等完善的社会服务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刘慧敏说。

他介绍说,从去年以来,全镇以“做强工业主体功能区、建成城市次中心”为着力点,全域规划、一体发展,对72.2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布局,构建起新型城镇体系。同时实施覆盖镇村、功能完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同质配套、共建共享,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让镇村居民平等地享受到一体化的公共服务。

有了园区产业基础,镇域的第三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姚村镇借势又培植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当地独特的蟋蟀资源,引资开发建设集蟋蟀交易、展览、娱乐、餐饮住宿、文化宣传等为一体的商贸综合场馆,通过举办“曲阜·姚村蟋蟀文化节”,促进蟋蟀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依托交通区位和产业园区,以及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各类商业、餐饮、物流等商贸服务项目顺势发展,使镇驻地成为集行政办公、餐饮住宿、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城镇化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城市的次中心。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产城结合实践中,姚村镇也始终没忘了农业的同步进程。

刘慧敏认为,新型城镇化就要充分整合现代产业支撑农业生产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要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只有农业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放农业劳动力,使城镇化和农业化保持平衡,实现工业、农业与第三产业均衡发展的新产业化。”刘慧敏说。

姚村镇在加强道路、绿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全镇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使7300余亩农田无旱涝之虞;流转土地25000多亩,发展高效种植3万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拟投资5000万元的华仕生态农业示范园,集中流转土地5000余亩,集高科技农业培育、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示范基地。

规模化的农业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的同时,还释放出更多的“人口红利”,为工业主体园区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农民转身就成了产业园区的工人,他们“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产业兴镇,民生为本,

产城融合编织民生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做强产业并不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终极目标,而让老百姓共享“金凤凰下的蛋”--产业发展成果才是城镇化发展的应有之意。

“民生为本。过去钱少,民生发展有不少欠账,现在有了产业基础,就要把更多的钱投入在民生工作上,多回馈群众,多向民生倾斜,多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让他们真正得到产城一体化的实惠,体验到城乡一体化的好处。”刘慧敏说。

在镇政府列出的一份2014年民生工作清单上,就能清晰地看出财政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环境、医疗水平、文化惠民、美丽乡村等重点民生项目的投入:

投资36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老年公寓三栋,新增床位150个,6座村级互助养老院正常运营,镇五保老人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投资260多万元新建成镇中学、席厂小学、陈寨小学三处餐厅,解决了1000多名孩子的午餐问题;

依托孔子学堂投入开展百姓儒学节系列活动,入学培训80余场6000余人次,百姓学儒学、用儒学成为新风尚;全镇建成群众文化广场27处,百姓大舞台23座,发展农民表演队伍26支,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开展“村村亮、村村绿、村村响、村村唱、村村净”工程,打造美丽姚村,实现群众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看病难一直是乡村的民生难题。在农村,老百姓最怕的是大病一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一旦患了大病,也往往被高昂的医药费吓得不敢去医院救治。他们担心“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改革前”,看病难成了不少人的心头之痛。

为彻底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姚村镇按照“政府主办、村居支持、企业赞助、部门配合”的原则,由镇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共同筹集“情系夕阳红·关爱老年人”老年医疗专项基金,按照“先看病后付费”模式,7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携带自己身份证就可以先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治疗结束后再到医院办理结账,缴纳个人负担部分,然后携带出院证明、发票到镇医院合作医疗办公室进行二次报销,有效解决了老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举得到了姚村镇村民的一致叫好。

78岁的姚村镇村民张广香长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每年就靠卖点粮食、儿子给点零花钱在村卫生所买点药维持治疗,病情一拖再拖。听说镇里设立“老年医疗专项基金”,家人便为他办理了入院治疗。他住院14天共花费1738.11元,新农合报销1248.30元,老年医疗专项基金又报销233.69元,最后他只拿出256.12元。“这可帮了俺们家的大忙,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看病难了。感谢镇党委、政府实实在在为俺们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张广香老人的子女激动地告诉记者。

“民生才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民生改善才是根本目的,应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为这不仅关乎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更关乎民心。”刘慧敏说。

乡镇处于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突破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最基层、最前沿的平台。如果乡镇经济的发展,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没有产业经济支撑,就难以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更不会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曲阜市姚村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强镇,实现了产城互动,城乡一体,镇域经济、社会、民生实现了融合发展。对此,镇党委书记刘慧敏认为:“没有产业支撑,形不成新的产业格局,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乡一体化更是无从谈起。失去新产业的支撑,新城镇化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可以说,产业经济是镇域发展的魅力之壤。”

新闻推荐

村里的澡堂老人免费洗

农村大众报曲阜讯(通讯员李之湖高红星)近日,在姚村镇辛庄村士喜洗浴中心,前来洗澡的老年人络绎不绝。村里澡堂免费洗,赢得了全村老年人的称赞。“澡堂就在家门口,以前冬天个把月洗一次澡...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