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六百年琉璃瓦技艺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实习记者李胜男
曲阜的琉璃瓦制作技艺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洪武时期,朱氏窑户被明武宗赐与“裕盛公窑厂”,朱氏琉璃瓦制作技艺得以世代相传。2014年国家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中,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赫然在列。
7月31号,记者来到了曲阜市裕盛公窑厂,探访这600多年传承下来的古老技艺。现在的窑厂已经实行企业化,坐落于曲阜市西郊的大庄村里。一进厂区,记者就被罗列有致的琉璃瓦片、兽头、脊吻所吸引,黄黄绿绿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玲珑剔透,煞是好看。很难想象,这是一堆堆其貌不扬的泥土所制。裕盛公窑厂的代安峰告诉记者,现在这些琉璃瓦不仅是受到国内各地的认可,连国外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法国的熊猫馆,用的就是这里做的琉璃瓦。”
走进制作车间,记者看到,从选泥、制坯,到塑形、上釉,每道工序都有专人层层把关,虽然曾经复杂的和泥的工序已经被机器替代,但是在制坯、塑形、上釉的工序上,还是秉承着古老的技艺,由工匠纯手工制作。正值盛夏,工作车间里温度极高,工匠师傅们大汗淋漓,反复的制坯,捏坯。塑形工艺可谓是整个流程中的重头戏,兽头能否形神兼备,三连砖上的花纹能否紧密相连、一气呵成,都要看塑形师傅的技艺是否精湛了。只见工人师傅聚精会神的修整面前刚刚脱模的脊吻兽件,连汗水都来不及擦。因为手稍一不稳,就可能影响整个成品的气质,成败就在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上。
朱玉海是裕盛公窑厂的第十二代传承人,今年已经51岁了,他现在依旧在工厂的一线工作着。朱玉海告诉记者,他现在年纪也大了,主要精力都放在制釉和上釉的工序上了,“浇釉必须一遍成型,如果浇不好,烧出来的琉璃瓦颜色就不匀称,不好看。而且调制釉料的技艺也是我们朱家世代相传的。”
曲阜市文化馆馆长告诉记者,现在曲阜非常重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曲阜琉璃瓦的制作技艺,从保护其源头开始。“现在大庄村的老窑址,已经保护起来了,无法还原的部分,我们就派专人进行记录、拍照,予以保存。而且我们对于传承人,也给与了一定的重视,现在裕盛公窑厂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朱玉海,已经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再就是对于原始的生产流程以及工艺的保护,现在我们招收的都是山艺专业的学生,他们在艺术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希望能在技艺上能有更好的传承。”
朱工在码放瓦坯
挑选泥土
匠人在做细致雕刻
朱玉海在兑釉
朱玉海在刻脊吻
新闻推荐
市红十字会收到首笔鲁甸捐款市民朱安宁向灾区同胞捐赠2000元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曹俐通讯员段文潇8月3日,云南鲁甸一起地动山摇的天灾,打破了原本安宁的周末。灾情面前,我们济宁也行动了起来,5日,爱心市民朱...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