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

济宁晚报 2014-06-15 07:41 大字

——全市各级驻村联户干部积极助力群众“三夏”生产
当前,全市“三夏”生产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驻村联户干部深入到联系点、联建村和包驻村,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了解“三夏”生产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群众搞好“三夏”生产。

麦收服务队保夏粮颗粒归仓

各级各部门把帮助群众搞好“三夏”生产作为联系群众的良好契机,纷纷通过组建党员“三夏”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麦收突击队、联户干部服务小分队等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义务劳动,宣传政策法规,做好协调保障,助力“三夏”生产。

市档案局驻泗水县金庄镇中峪村“第一书记”董万黎自带方便面和开水,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帮助群众抢收抢种,协助镇村干部落实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泗水县公路局驻中册镇黄土村“第一书记”张立正帮所包村协调两台收割机,并组织单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三夏生产突击队”,帮助群众做好各项夏收工作。

嘉祥县委办公室帮助联建村争取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购买了4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组织村里20多名青年党员和共青团员自愿者成立“小红帽”突击队,由村干部带队,免费为村民收割小麦,并义务为缺少劳动力的村民家庭运送小麦。

梁山县杨营镇组织“三夏”服务队,统一调配人员、机械为村民提供夏收服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侯老汉儿子、儿媳在潍坊打工,以前每年麦收都回来帮忙。今年侯老汉在镇“三夏”服务队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麦收工作,孩子们得以在外安心工作。

困难家庭台账保夏收一户不落

各级驻村干部对存在“三夏”生产困难的家庭进行详细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因困难而误农时、受损失。

金乡县中小企业局驻胡集镇李海村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到村民巩翠兰因丈夫张雨成常年患病,儿子张玉乐瘫痪,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工作组积极帮助协调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并为其筹得爱心捐款4万余元。夏忙开始后,工作组通过多方联系,组织100余名义工将巩翠兰家9亩地的蒜薹全部收获并销售,当驻村干部把卖得的蒜薹钱送到巩翠兰手上时,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兖州区司法局驻小孟镇肖王村“第一书记”郭良,(下转2版D)

(上接1版D)在麦收前对村民进行了一次集中走访,重点了解村里的留守家庭、孤老家庭、烈军属、五保户等的麦收情况。当了解到村民肖艾法、马泉喜等四个贫困家庭无力支付收割机费用,他拿出自己当月的全部工资替他们支付了收割费用。

惠农政策保生产安全有序

各级驻村干部在帮助村民群众搞好麦收,做好农技服务、物资协调、气象预报等各项保障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宣传、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把政策交到群众手中,帮助群众用政策解决生产难题。

邹城市农机局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携带电脑、塑封机等,深入农村农机服务合作社,为新购置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免费办理入户挂牌手续,为农机手提供检验、登记、签章、发证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农业机械出行不便、办证困难的问题。

汶上县科协联合县农业局聘请技术专家,进村举办科普惠农科技知识培训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免费发放玉米良种、农药和技术书籍,现场解答群众生产问题。

结构调整保群众增产增收

广大驻村干部利用“三夏”期间农作物更替换茬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指导群众调整生产结构,建立各类合作互助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城区喻屯镇孙庄村联户干部协助村委以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把土地统一流转出去,村民只需拿着流转手续就能拿到补贴。“以前孩子们在外打工,我一个人又忙不过来,只能撂荒一些地,现在好啦,每块地都是聚宝盆。”村民张宪平高兴地说。

济宁日报社驻曲阜市防山镇马庄村工作组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土地500亩种植牛蒡和秋葵,帮助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我家有3亩地,以前种粮食,辛辛苦苦一年也就赚个一千元左右。驻村干部帮着俺们把土地流转后,大家在合作社都有股份,现在种牛蒡每亩纯收入能有3000元,合作社每亩地还给1000元的补偿金,这样算下来,我这3亩地挣1万多元,比种粮食划算多了!”防山镇马庄村村民孔祥鹏站在牛蒡种植基地里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传承历史“文脉”加强遗产保护

■本报记者张彦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更蕴含了塑造城市特色的丰富“基因”。近年来,济宁市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