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曲阜第一书记工作室“组团”为民服务

济宁晚报 2014-03-24 07:46 大字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梅花于惠惠)“原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人多了,变成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张网\’,为民服务一步到位了。”有着3年第一书记工作经验的曲阜市人大办公室主任陈述礼感慨地说。他所说的“一张网”是指曲阜今年刚刚成立的“第一书记工作室”,“以前修路要跑交通局、弄路灯要跑住建局、危房改造要跑民政局,麻烦得很。现在工作室成员一凑就能直接办了!”

今年1月份,曲阜市对第一书记工作制度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村里组建第一书记工作室。此决定打破了一个村只派一名包保干部的模式,而是由原来的第一书记联系与“三农”关系最密切的农业、水利、农机、畜牧、民政、国土等市镇部门干部,组建为10人左右的服务群众团队,以“组团打包”的新模式为群众服务。

早在2011年,曲阜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第一书记制度,选派的405名党员领导干部到全市各村担任第一书记,引导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三年的第一书记工作,一直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村里遇到修路架桥、土地流转、困难群众救助、脱贫致富等急难事项时,常因来回协调多个部门而进展缓慢,主要是群众不满意。”陈述礼说,“现在很多事工作室成员一凑就能直接办了,开展工作方便多了!”

2月10日上午9点多,武家村村民武怀祥站在街头平坦的水泥路上如数家珍地对笔者说:这边的冬青、柏树都是林业局的李慧卿协调的,春节期间“警灯闪烁”进村巡防是公安局的丰宝协调的,低保户武凡民危房改造的2万块钱是民政局的东野庆胜协调的,畜牧兽医局的张英正在准备春季防疫……

曲阜在各村街显著位置悬挂了第一书记工作室成员公示牌,公布了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户户发放了便民联系卡,成员每月至少到村1次,有特殊事时随叫随到。为此,曲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各镇街采取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室的工作进行考核,形成年终考核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在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工作室成员则不固定于一个村庄,而是在相邻的七八个村之间、依据村情差别和群众不同要求,灵活地开展工作,相比第一书记有了更多的机动性。曲阜市委主要负责人说:“村村选派第一书记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第一书记工作室则是人多力量大,可以同时满足群众的多种诉求,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新闻推荐

济宁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济宁讯(记者孙逊)由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济宁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2014年济宁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将于近期拉开...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