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农民的家庭农场梦
本报记者孙逊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这个年年为中国农民带来福祉佳音的中央文件中出现,为亿万农民的小康之路再次布局谋篇。2月26日是农历正月十七,记者在还未完全散去的年味儿里,来到孔子故里曲阜市王庄镇李庄村,亲身感受村民宫申一家人创办的“家庭农场”的魅力和效应。
好政策催生“小农场”
作为“小农场”管理者的宫申今年已过而立之年,在他身上既有传统农民的质朴肯干,还带着些许“闯世界”积蓄下的心眼灵气。说起办家庭农场的初衷,宫申讲,我从高中毕业就一直外出打工,回家当职业农民是我父亲的主意。“宫审的父亲宫玉更老汉别看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接受新事物,在村里也是个能人。”曲阜农业局蔬菜办主任杨凤英的介绍,像讲述一个创业故事:“2007年宫玉更跟着局里组织到寿光学习,带回了两盘当地优良西红柿种,贷款30多万元一下子建起了10个大棚。”棚是建起来了,可活忙不过来了。近年来村里的劳动力大都结伴出去打工了,别说给别家种地,就是自己的责任田也是往外包的往外包,或者边打工边凑合着种。宫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宫申兄弟几个叫在一起说:“人活着就得吃,就得喝,地就得有人种。出去打工能挣钱,咱种粮种菜,养牛养羊一样能挣大钱。”话是说那了,可几兄弟都没动心。宫玉更老汉铆足了劲自己先干了起来。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近几年曲阜市在补贴农业上很舍得投入,去年就有16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农业上,建大棚政府一次性给宫家补贴了8万多元,每100头牛政府给宫审家补贴了5万元,建小沼气池补贴了2万元。宫申说:“看到老爷子比年轻人还敢干,政府又这么支持,加上老爷子养的牛羊,种的大棚,实在忙不过来,于是,他家和二弟家4口人就都回来重新当上了农民。事业刚起步正好也赶上了好政策,在土地流转上,曲阜市也走在了前列,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流转土地16.61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的26.22%。于是2008年宫家又流转来了50多亩地,现在全部种上小麦和玉米。”“我家现有9口人,除了三弟两口子在外地工作,我儿子在上小学外,其他6口人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全部的劳动力了。在分工上老两口养牛养羊,我们四个壮劳力管大棚和种地,这个小家庭农场就这么干了起来。一年下来,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觉得在城里打工收入不低,但生活成本更高,在家创业感觉更有用武之地。”宫申详细地向记者介绍“小农场”的现状。
经过5年多的艰苦创业,现在宫申家的小农场已经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40多头牛、140多头羊,10个规模不小的蔬菜大棚,50多亩的小麦和玉米,一座小型沼气池,这就是宫申一家交出的成绩单。“现在每年的纯利润在25万元左右,尽管辛苦,比在外打工收入强多了。我只有高中文化,打工也只能卖卖力气,但回来发展自家的小农场,慢慢掌握一些养殖、种植的先进技术,有了农业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一个‘职业农民\’,将来无论怎样都不会落伍。”宫申的思路显得很清晰。
记者观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而与之相对应,在不少村庄则出现了“壮劳力荒”,另外,在土地上不管是老年人当家还是青壮年担纲,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其活力已基本挖掘殆尽,土地的生产效率较低,农民的信息采集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盈利能力都已非常有限,加之土地无法成规模地集中供给,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要求相去甚远,不能更深入地开发现代农业的潜力。应该承认,我们又站在了农业改革的十字路口。家庭农场这一早已为发达国家实践所证明的成功农业经营模式,正为愈来愈多的农民所注目并尝试接受。
“绿色车间”聚集能量
俗话说土肥地壮,人勤春早。在宫申的小农场里,记者看到宫玉更两口子在喂牛喂羊,大儿媳和二儿媳两人在大棚里给黄瓜疏果拔茬,宫申兄弟俩充当“机动队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看着圈里牛羊成群、田里麦苗连片、棚里枝蔓舒展的喜人景象,一家几口人就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吗?记者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宫申向记者解释说:“只要上了规模,看似巨大的工作量基本就可以用机械化来代替人工,前几年小麦玉米只在播种收割时需要雇几个人,规模化种植后,玉米收割机、粉碎机、
除草机、装载车我都应有尽有,光这些机械就投入了20万元左右,现在用不了多少人工。”
谈起规模化生产的好处,宫申有些得意地对记者说:“现在小麦玉米种子价格都在涨,种少了成本太高,大批量地买商家也高兴,价格能便宜得多,还免费送我灭草剂哩。以前地少,浇灌都要人工去做,现在地一多,我又咬咬牙投资下了管道,浇灌更加充分,直接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工。不光这样,产品规模大了销售也更轻松,完全不用自己去找买家,大厂家上门来收,买家卖家都省事。去年收玉米的时候,50多亩地全用收割机,1天多就全部收割完了,一个人都没有雇,省了好几万块钱。畜牧、养殖都搞还有个好处,牛粪可以用于沼气池和肥料,玉米直接在地里打碎做牛羊的饲料,说起来还是个经济小循环呢。总的来说,规模大了,省时、省力、省事、省工。”
十年前,两个青壮年劳动力家庭种植10亩水稻都显得吃力。现在,由于播种、收割这两个最耗费体力和人工的环节在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已经实现机械化,两个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负担得起百余亩土地。没有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的节约,即使土地可以集中和流转,由于单个家庭有能力种植的土地有限,家庭农场也不会出现。杨凤英介绍说:“像宫申这样的‘家庭农场\’,在王庄镇不下10个,例如孟李村张仲友,200多亩土地多数通过土地流转得来;焦沟村的倪立兵,70多亩土地上,不仅种庄稼,还养了200多只羊。集约化经营非常有利于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普及和推广,这对于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食品安全无疑会起到难能可贵的作用。”
记者观点:“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无论在降低成本、提高单位亩产率、加强管理、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方面都好处多多,尽管现在家庭农场在济宁市还只处于雏形阶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进一步出台的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将成为济宁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职业农民”呼之欲出
在宫申家的大棚里,记者看到宫申的妻子徐丽平在忙活着给黄瓜疏果拔茬,棚里温度近30度,人在里面呆时间长了也感觉有些发闷。“以前自己种来吃的菜都没这么认真。”徐丽平笑着说,“现在的农作物大多是用来卖钱养家的,我们现在相当于‘小老板\’,这些大棚的菜都是我们的商品,商品不能保质保量,‘客户\’肯定不会来买,这‘买卖\’就做不成了。”
把农业作为自己的企业来经营,把消费者看作自己上帝来对待,把商品化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来打造应为家庭农场创新发展的实质。谈到这个话题宫申说:“当初在外打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收入比种地要高得多,那时候每家的责任田都不多,地一少产出率也少,小麦一亩地能有600斤就不错了,现在50多亩地都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每亩产量能达到1000斤,产量增长了一半多。这都是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果。大棚里的蔬菜主要送到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卖,由于都是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保质保量,很受欢迎,完全不担心销路问题,一般能卖个好价钱。”由于春节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因持续的阴天而带来的减产,春节期间蔬菜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宫家的黄瓜、西红柿也卖了个相当满意的好价钱。
宫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他家50多亩地里种的玉米与小麦,纯利润5万元左右;大棚蔬菜种植,纯利润8万元左右;牛羊养殖的纯利润达到了10多万元。“现在牛羊价格高,牛能卖到每斤14元左右,羊能卖到每斤15元钱。”仅牛羊肉涨价,宫家每年就能多收入2万多元。“现在全家的收入全靠‘小农场\’,以前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土中‘掘金\’,这样既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又提高了产量,更是增加了我们全家人的收入。”“还不用担心‘下岗\’。”杨凤英打趣地说。“是啊,以后农民就是我的终身职业,将来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多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把这个小农场发展成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家庭农场。”宫申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观点:据统计部门的数字表明,当前农村人口的收入来源中,务工收入已经超越务农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中国农业成为了最大的“兼职”产业,却缺乏货真价实的农民。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与单个家庭责任田太少、产出率不高相关。务农不足以养活全家,必须依赖务工收入,而家庭农场的出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规模化经营的农场收入足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成员专心务农,农业的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显然更有利于培育一批职业农民,让农业真正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这大概正是家庭农场兴起的意义所在。
新闻推荐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梅花才兴倩)不论是在尼山圣境、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现场,还是在东宏集团、圣阳工业园等企业发展的一线,在...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