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聚力建设生态强市,建成更高品质美丽济宁 能源配置更合理 生态安全有保障

济宁晚报 2022-01-25 08:0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伟栋

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济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政策解读。

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强市建设取得突破,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1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0项。

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控制温室气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强化协同控制,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南四湖治理与保护,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系统防治,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

统筹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健全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引导全民参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规划》设置了8个专栏,在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纳入26个类别、55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60亿元,支撑《规划》的落地实施。

主要特点

充分衔接重大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将积极推进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对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深入实施源头治理。《规划》针对济宁市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的特点,将“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列为一项重点任务,明确了5个方面的具体工作,通过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十四五”期间,在强化源头治理,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措施?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落实“三线一单”空间管控要求,以山脉、水系、河岸带为骨干,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节点,构建济宁生态空间开发格局。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鲁南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同时,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强化政策保障。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两高”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要求。坚决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淘汰类”工艺和装备全部淘汰出清。推进重点行业、园区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深入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加快推进集中供热,持续推进清洁取暖。2025年年底前,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7%以下。积极稳妥利用天然气,大力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到2025年,全市建成、在建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60万千瓦左右。建成、在建农林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达到34.8万千瓦左右。逐步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持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减少公路货运周转量,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的格局。发挥内河港口枢纽优势,优化京杭运河港口群布局,加大铁水联运集疏运通道建设。实施车船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力度。构建绿色城市流通体系。

积极开展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面实施节水、减肥、控药行动。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加快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畜禽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模式,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新闻推荐

济宁民建企业支部走进颂运水庭社区送温暖 小小“温暖包”,情暖学子心

爱心企业共捐赠“爱心温暖包”17个。本报济宁1月24日讯(记者邓超通讯员王萍)1月18日,许庄街道颂运水庭...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