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从甏肉干饭看运河文化传承
本报通讯员卢衍盛
提起甏肉干饭,咱们济宁人大都耳熟能详。作为老济宁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甏肉干饭起源于元朝。据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运往北方。当时的人们把用陶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就逐步发展为今日的甏肉干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甏肉干饭不断改进创新,又增加了卷煎、面筋、肉芯丸子和卤鸡蛋等一系列菜品。
起初, 甏肉干饭是家庭中的一道美食,到了明末清初开始商业化。一些小商人把制作好的甏肉干饭分别放入两个筐内,用肩挑着,一边是大米干饭,一边是木炭炉子炖上甏肉,走街串巷喊卖。清朝中期开始有人在固定位置经营,逐渐立起了字号。如今,甏肉干饭不仅在济宁遍布大街小巷,而且辐射周边,走向全国。
甏肉干饭融合南北,是京杭大运河融汇交流的衍生品,是济宁运河文化的载体。
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弘扬甏肉干饭等运河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顾问,就如何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进行了长远规划和设计,着力打造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运河文化龙头地位。该中心聘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邓智华院士担任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首席顾问。多次听取中央党校王杰教授的文化建议,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章。
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经验,携手共同做好运河文化的大文章。该中心组织人员赴运河沿岸城市文化旅游部门学习考察,初步建立了联动机制。省内的聊城和江苏省的扬州,和济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建设了运河博物馆,大力开发运河经济带,带动了运河经济的繁荣,在保护、挖掘运河文化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积极整合本土运河文化资源,推广本地文化特色。济宁文化资源丰富,研究运河文化的组织和个人不在少数。但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协会、社团等等,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引导各类组织,形成合力,共同为振兴济宁运河文化贡献力量。同时,与运河文化研究会、运河文化促进会等定期进行座谈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成了发展共识。与本土的运河文化企业、运河文化体验基地、运河文化民俗博物馆等实体进行沟通,互相借鉴,为更多的实体经济打上文化标签。
作为济宁运河文化的代表,甏肉干饭物美价廉,广受市民喜爱。但是目前行业内各自为战,良莠不齐,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和规范。原有几个老字号品牌特色店曾经火爆一时,因为城市改造而不知所终,委实遗憾。有的店铺名字冒用老字号,影响了辨识度;有的店铺口味不错环境卫生不达标;有的店铺因为换人了口味变差了,等等问题。最令人担忧的是,外地企业在资本的运作下,不仅名称“高大上”,而且档次提升、花样繁多。但他们大多篡改了口味,失去了运河文化的底蕴。为此,我们要在大力保护本土原汁原味的甏肉干饭基础上,与时俱进,主动引导创新潮流,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市中交警大队结合当前交管工作的特点...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