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本报记者宋娜
昨日,记者从济宁市预算绩效管理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两年来,全市共完成1.45万个项目绩效运行监控,涉及资金919.32亿元,通过监控调整收回资金14.28亿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济宁市逐步建立了“部门单位自评+部门和财政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使绩效评价真正发挥利刃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和政府治理的深刻变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济宁市坚持制度先行,构建起“1+2+N”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市级共出台了安全生产监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旅游发展、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渔业发展等6项预算支出标准,建立了涵盖会议培训、政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15大类的共性指标体系。同时,对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等10个专项、23个部门,建立了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绩效指标标准体系,为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严格控制成本预算等,提供了遵循和借鉴。
如何让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花出更大效益来?济宁市抓住“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分段施治、各有侧重。两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对387个新增政策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资金66.75亿元,否决不合理项目,减少不合理预算12.44亿元,对于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完善项目库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仅如此,全市严格施行所有项目支出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没有编制绩效目标的,坚决不纳入财政预算“盘子”,2021年全市共完成了部门预算中9466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涉及财政资金489.07亿元。同时,加强资金绩效运行监控,重点看预算是不是按照计划进度执行,是不是达到了预定的绩效目标,并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的偏差和管理漏洞。两年来,全市共完成1.45万个项目绩效运行监控,涉及资金919.32亿元,通过监控调整收回资金14.28亿元。
此外,绩效评价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济宁市逐步建立了“部门单位自评+部门和财政重点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2021年,各级各部门对7346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对1268个项目开展了部门评价,财政部门对233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推动了评价重点从管理过程和产出,向政策制定、落实和完善的根本转变。绩效管理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新闻推荐
为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济宁经开区交警大队对校园周边进行常态化治理,认真站好每一次...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