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和机手水平是减损关键

农村大众报 2021-11-04 14:01 大字

10月20日,笔者在某县采访,发现一块收割过的大豆地里,有二三十人或坐或蹲,拿着小篮或袋子,在捡拾掉落的大豆。“这么多豆子,不捡太可惜了。”一位老人说。

70多岁的张如顺,是捡豆者中为数不多的男性。他说,这块地60多亩,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大豆收割后,种植大户已经雇了七八个人捡了一上午。下午他来到地里,一个小时左右,已经捡了一小篮豆荚,约有2斤左右。

机收后掉落这么多豆子,是今年这样,还是一直这样?笔者拨打了种植大户的电话。

“一直都这样。”这位种植大户好像对此习以为常。他说,收割大豆用的是谷物类联合收割机,就是既收割小麦,也用来收割大豆的机器。大豆收割后,他自己也雇人捡豆子,但人工太贵,也捡不回多少。

大豆机收后,为什么落下这么多豆荚和豆粒?如果用大豆专用收割机是不是好些?

笔者为此咨询了济宁一家专注于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告诉笔者,用谷物类联合收割机收割大豆,“关键还在于机器的使用,以及收割时机的把握。”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收割用挠台,机手需将挠台下端调到距离地面5厘米,以免把豆荚漏在挠台外;二是需要拨禾轮转速、风量、筛片开度要配合好,避免炸荚。

实际上,不光是大豆,其他粮食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收损失。而要减少损失,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相关部门要强化机手培训,切实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甚至可以像其他专业操作技能一样,分出个一、二、三等级来。同时,要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支持关注减损的浓厚氛围。广大合作社及种粮大户,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研发及生产企业,则要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提升机器减损性能。

当机收成为大势所趋,只有机械和机手水平都提高了,全社会都重视机收减损,“机器隆隆收割后,遍地都是捡豆人”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

新闻推荐

加班办理大额存款 贴心服务解难题 农行济宁市中支行

近日,农行济宁市中来鹤支行为客户加班办理大额存款业务,贴心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10月28日下午营业时间已过,几名客户提...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