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唐口街道梁南小学教师张红生 扎根农村小学,他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汪泷
1997年,张红生从济宁师范学校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来到偏远的梁南小学,成了一名农村教师。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站上三尺讲台,肩头的担子就重了,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中。”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张红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已经连续十几年担任班主任,所以他始终坚信,要学会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所以平时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他都要每周进行一次家访。
梁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学生平时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波动大。张红生回忆说,曾经有个学生,因为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平时无人管教,在学校里不仅不好好学习,还动不动就和其他同学打架,“我印象很深的是,有老师评价说他是‘出窑的砖,定型了’。”
可张红生不这样认为,既然这个学生到了他的班级里,那就不能让班里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为此,张红生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中午放学经常和他一块吃饭,下午放学就喊过来谈谈心,后来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喜欢打乒乓球,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在学校和他打几局。”同时,张红生还经常给他讲世界冠军邓亚萍的故事,从而鼓励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久而久之,这名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了很强的责任心,而且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
学无止境,奋进不息。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机会成才,也为了能够在学生们面前树立榜样,十几年来张红生一直坚持主动学习课改理论,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并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他经常研读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诲人不倦,上好每一堂课,构建高效课堂。从教23年,张红生说他一直坚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就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正因如此,他任教的班级、任教的学科,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茅。
问及23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小学,有没有想过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张红生立刻摇了摇头,他说:“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物质很丰富,但每当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就无法下定决心离开他们。”现如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的张红生,无论是家里的书柜还是办公桌的抽屉里,都堆满了学生们从天南海北给他寄来的贺卡。而每次一看到这些珍贵的礼物,他都会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值得了。
课间时张红生总是被学生们围着问东问西。
新闻推荐
灼灼其华,鸟语花香!王雪涛作品展揭幕 即日起至12日 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
本报记者刘菲通讯员范培倩12月6日,“春风浓艳·王雪涛作品展”新闻发布会暨开幕式于任城区荣宝斋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王雪...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