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污染源普查有了“一张图” 底气足!今后治污更加科学精准

济宁晚报 2020-12-07 11:03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柳

12月4日下午,记者从济宁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为全面摸清生态环境底数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普查对象是济宁市境内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普查工作严格按照济宁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建立了覆盖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普查结果真实准确全面。经过三年时间,济宁市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

据悉,2017年末,全市普查对象数量19309个,其中工业源 1176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 2541个,生活源 472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61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 15个。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28.8万辆,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669.77万千瓦,民航飞机起降架8122次。同时,在全市各类污染物中,水污染物的数量为:化学需氧量11.35万吨,氨氮0.43万吨,总氮1.27万吨,总磷0.105万吨,动植物油0.155万吨。大气污染物的数量为:二氧化硫2.44万吨,氮氧化物12.48万吨,颗粒物4.89万吨。全市固体废物数量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39.76万吨,综合利用量2008.79 万吨,处置量21.23万吨,当年贮存量77.47万吨。全市秸秆产生量671.22万吨,秸秆利用量527.64万吨。

为了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济宁市建立了一个覆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移动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污染源名录地图库,形成了全市污染源“一张图”。并建立了覆盖全市1.9万多个普查对象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在济宁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系统中开发了“一源一档”电子在线档案系统,将1.9万多个普查对象电子档案传入平台系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十年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同口径下,工业源废水治理设施、废气脱硫除尘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量分别增长1倍以上。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70%以上。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氨氮减少60%以上。

本次污染源普查获取了最全面、最详实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普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在排污许可证管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业锅炉低氮改造、重型柴油车管控、非道路移动源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日常环境执法等方面。

新闻推荐

济宁市妇联考核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济宁讯(记者高晓彬通讯员王珣)济宁市妇联高度重视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通过检查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妇联干部干好工作的...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