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 数字赋能,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变
□ 本报记者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臧盛博 祝存波
11月4日,一款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品推土机带给了业界不小的震动。这款被命名为“山推SD17E-X”的自主研发新品,不仅是全球首台纯电推土机,与传统燃油设备相比,设备的整体使用成本更是降低了60%以上。新产品的绿色环保理念和诸多高科技搭载,在展现了山推卓越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成了济宁高新区通过数字赋能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变的一个缩影。
“当前,智能化浪潮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谈到山推能迈开大步拥抱数字时代的原因,山推工程机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侯衍华直言,这一方面离不开企业高层的核心决策,另一方面也与地方上的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等密切相关。
济宁是传统制造业大市,济宁高新区又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如何激发出智能科技和制造业的“化学反应”,直接关乎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的效果。
今年,济宁高新区在加快山东重工研究院、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智能平台建设和运营、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深度数字赋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动能,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山东十田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腾笼换鸟”进驻济宁高新区的新企业,主要从事挖掘机的研发和生产,其自主研发生产的SH520大型挖掘机通过数字手段,将节能效果提升了30%以上,即50吨蓄能挖掘机在标准作业工况下,油耗每小时不超过30升,与传统同级别液压挖掘机相比,斗容大、油耗低,比同类产品单台节省燃油费用40万元/年。这家掌握13项挖掘机节能技术专利的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数字化融合生产经验,更能有效补充区域内的机械制造产业链条,从“节能降耗”和“智能应用”上为兄弟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技术借鉴。
强化数字赋能,项目建设依然是不二核心。对此,济宁高新区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围绕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全力抓好项目招引工作,重点突破国内外500强和十强产业项目招商。与此同时,做好区内企业转型升级、扩能增产文章,实施四大产业集群倍增计划,实现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同步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多项目支撑。
在数字化车间,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的交互、协作与赋能,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产业工人与工业机器人并肩工作,形成了人机协同的共生生态;而通过3D打印这一变革性技术,零部件可以按个性化定制的形状打印出来……“当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灵巧,生产线更加‘聪明’,网络服务更加便捷,我们的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就有机会不断优化,上下游资源整合就能够更加高效。”济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继臣表示,济宁高新区正以智能技术为新支点,通过强基工程、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升级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与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企业膨胀发展、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刘晓梅李勇在第21个“国际消除对妇女家庭暴力日”来临之际,11月25日,仙营街道妇联组织各社区在辖区内...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