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集聚赋能济宁创新谷建设 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

济宁日报 2020-10-27 07:32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济宁高新区牢牢抓住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济宁创新谷,把济宁创新谷打造成引领济宁、辐射鲁南、影响全省的人才高地’的战略部署,担当建设市级人才服务园和‘蓼河国际英才港’,逐渐将济宁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海外氛围、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人才聚集地。”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表示,济宁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聚焦全市人才队伍,赋能济宁创新谷建设。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精准施策“引才”,打造洼地聚才“活力港”。出台了《关于支持蓼河英才港建设的十条人才新政》等一揽子措施,上线了“一网四库”蓼河英才港网站,搭建了人才公共服务大数据中心。结合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济宁高新区人才发展集团,市场化推进人才引育和人才集中服务。目前,全区人才工作投入资金2.6亿元,落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津贴等扶持资金3100余万元。全区现有“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海内外院士1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5名,以及其他省市级重点人才90余名,集聚美、日、德、俄、意、法、澳等7个国家和台湾专家人才300余名。多措并举“育才”,打造平台支撑“动能港”。建有济宁产业研究院、中科先进院济宁分院、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等30余家高端研发机构,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关系,达成技术转移项目超过500项。新增省级及以上人才平台3个,如意科技成功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山推工程机械获批第二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市技师学院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高新区大学园师生规模达到5000余人,济宁技师学院突破10000余人,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创优环境“留才”,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港”。实施了人才系列配套工程,建成专家公寓、大学园人才公寓等4000余套,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开通了“人才绿色通道”。孔子国际、海达行知提供十五年一贯制高品质教育,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初显成效,惠灵顿国际幼儿园开始进行招生。爱琴海购物公园、华润万象汇、“枫叶小镇”奥特莱斯、湖滨印象四大商业综合体投入建设。印象吟龙湾、集装箱小镇成为年轻人时尚“打卡地”,引燃创新谷夜生活。投资21亿元实施河湖水系贯通工程,初步形成“三湖三水三湿地、九水通衢耀麒麟”的水系景观,为高新区的人才提供了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

刘章箭表示,下步工作中,济宁高新区将精准对接全市“231”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推行“研发代工”、“二次开发”等技术转化新模式。依托山东省人才改革试验区、人才发展集团,加快山东省激光研究所系列平台导入,推进山东省科学院济宁分院、山推协同研究院、中国重汽汽车研究院、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平台建设引才聚才,争取在核心区布局1至2家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创新平台。突出产才融合,支持10家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建设“人才飞地”。出台社会化引才办法,开展“母校寻英”活动。启动蓼河英才公寓项目,探索租售结合新方式,为人才安居提供更佳服务。通过全力突破与创新,济宁高新区将集聚国内国际优质创新资源落地,努力建设代表济宁引领齐鲁创新、支撑国家战略、参与国际分工的区域性人才中心。

新闻推荐

3000余人参赛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张美荣李海波朱琳报道本报济宁讯10月19日至10月20日,济宁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在兖州举行。...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