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蓝领工匠”,靠人才推动转型发展 兖州高技能人才总量达万余人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李海波彭明星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深入实施“蓝领工匠”培育工程,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融合推动、梯队建设”工作思路,为技能人才搭建提升业务、开拓视野、创新工作的平台,有力推进了兖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联合培养,建强载体
“前几年公司从社会上招的技工,很多都是外地的,上一两年班就流失了,留不住人。而且学校里学的东西和企业生产脱节,毕业生不能马上参与生产。”齐鲁大工匠、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徐新武说。
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济宁工业技师学院与蒂德精密机床合作开办了定向班,邀请徐新武作为培训导师,把理论知识与车间实践技能相结合,倾囊传授给学生,培养了近80名高级预备技师,其中两个班的毕业生直接入职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兖州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训模式,在华勤集团、太阳纸业等重点企业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在济宁工业技师学院、兴隆庄煤矿等单位高标准建设了技能人才培养载体,通过名师带徒、课题攻关等措施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建立市级以上技能人才培养载体32家,其中国家级6家。
“我将尽我所能,让更多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现在公司里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我的学生。有些优秀员工每月能拿一万三四,比我的工资都高。”徐新武说。
自主评价,激励创新
2019年9月27日,兖州区举行了优秀高技能人才补贴发放仪式,为兖州区2017年度和2018年度获得济宁市产业技能拔尖人才、济宁市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及2019年获得技师、高级技师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兑现人才津贴73.55万元。
据了解,兖州区探索建立符合技能人才成长特点的激励机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形成了以岗定薪、以能力定工资、以贡献定报酬的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每年表彰技能人才2000余人,奖励资金最高1.5万元,累计兑现300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政府津贴机制,对获得市级产业技能拔尖人才等称号的实用技能人才发放津贴70余万元。
创优条件,助力成长
“作为兖州区高技能人才的一员,党委政府和企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给足了荣誉,享受了待遇。”齐鲁首席技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危志斌说。
近年来,兖州区率先采取以赛带训、以赛代评、以赛代考的方式,连续举办6届职工技能大赛和3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通过承办全省齐鲁首席技师培训研修班、2018年度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活动,集聚全国各地技能人才切磋技艺,为加快培育技能人才创造了成长条件。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万余人,其中齐鲁首席技师等省级以上技能人才14人。
“兖州区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区之基、转型之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盘活要素资源、培强引才载体,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兖州区委书记王宏伟说。
新闻推荐
□记者吕光社通讯员张美荣李海波朱琳报道本报济宁讯10月19日至10月20日,济宁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在兖州举行。...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