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暑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文化复苏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济宁日报 2020-08-09 07:31 大字

今年的暑假无疑是特殊的,新冠疫情让许多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之相对,不少行业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进而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迸发出新的增长点,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期。

记者在济宁市区采访时观察到,这个暑假,文化娱乐市场活力满满,阅读、兴趣班、亲子文化备受欢迎,成为暑假最值得注目的亮点。文化产业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复苏,让学生群体在暑假依旧找到自己的平台。

在万达负一层一家书城内,济宁一中的学生小王和小李,正在阅读自己挑选的图书。小王告诉记者,因为开学就是高三学生了,这个暑假比较短暂,她和朋友很珍惜阅读的闲暇时间。“一般我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时候也喜欢看看手绘的漫画。”小王说,阅读能给自己的头脑“充电”,也能放松心情,和朋友相约书店,比去其他地方更有价值和意义。临走时,小王又在书架上挑选了一本“5年高考3年模拟”,准备回家刷题。

书店的售货员告诉《文化周末》记者,暑假的图书销售中,教辅材料占了不小的比重。好的教辅材料,就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所以大家购买教辅时,习惯于来书店亲自挑选。

在这家书店内置的书吧里,正在上小学的学生小郑正在抄写功课。小郑说,来书店看看书,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比在家玩电脑有趣得多。在一旁的郑爸爸则表示,带娃来阅读,自己也会沉浸其中。“我最近在看刘慈欣的《三体》,这本书十分有趣。看书的体验比看电影强多了,有些东西是电影表达不出来的。”郑爸爸说,现在,小郑受自己影响,也爱上了阅读。

另一个角落里,宝妈赵女士正给女儿轻声阅读画册上的文段。“闺女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想趁着暑假带着孩子多来书店,通过阅读培养她的学习兴趣。”赵女士表示,阅读的成效很明显,她的女儿比同龄小朋友会讲的话更多,表达也十分流畅。

采访中,很多家长都表示,文化投资是“软投资”,阅读不一定短期内能见到成效,但长期坚持下来,对人气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利用暑假带着孩子来书店看书,让假期变得乐趣横生。“在买书上,花再多的钱也不嫌多。孩子只要喜欢看书,我们当家长的多花些钱也高兴。”一位家长这样说。

记者随后来到济宁市文化中心的新图书馆。记者观察到,前来看书的人群大多是学生,年龄段以中青年为主。

在东北某大学读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小吴,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专业著作。小吴说,由于疫情的原因,自己已经八个多月没有回学校了,尽管和老师同学见不了面,但学业不能荒废。“每天就是早上醒来洗漱完,吃点早饭就来图书馆学习了。”小吴告诉记者,来图书馆看书学习更有氛围,这是在家学习比不了的。“在家可能就昏昏欲睡,一天没学多少东西就过去了。来图书馆效率能增长好几倍,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小吴说。

二楼拐角处,学生王文慧正读着一本英语译本图书。开学即将大四的王文慧,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阅读的过程是很痛苦的,有的词汇看不懂,就得在手机上查词典,再用耳机听,心里再默读几遍。”阅读,让王文慧“痛苦”,同样让她感到快乐。王文慧说,通过阅读,学到了更多内容,感觉心里更踏实了。考研之路艰辛,每一步都要走扎实,每天的阅读犹如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

家住任城区水景花苑小区的学生小何,刚用借书卡借来一本《白鹿原》。“这本书是作家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的。小说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一个时期白鹿原的历史变化,十分厚重。”面对记者,小何娓娓道来。阅读名著,就是读精品,虽然平时他的阅读量并不算大,但是读的都是精品,同样能收获满满。“现在刚看了有一半,准备带回家接着把剩下的内容读完。”

市区一家书店内,正在读《天龙八部》的学生小张笑着说,自己最崇拜的人,就是扫地僧。“扫地僧武功极高,但不张扬。他就是在扫地之余,把藏经阁的书读透了。”小张表示,扫地僧这个角色给了他许多启发,只要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就一定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或许是疫情打乱了原本的快节奏,也或许是疫情让更多人静心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记者发现,许多学生利用暑假阅读,功利性少了,更多地转向了精品,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书香中,文化浸润心田,令人感到欣喜。

兴趣班的“趣文化”,也颇值得关注。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济宁的兴趣班又全面回归了。

在市区一家架子鼓培训机构,小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着鼓和镲。熟练的动作,演奏出欢快的节奏,让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家里不能打鼓,太扰民了,且不说邻居会不会投诉,咱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带着孩子来学打鼓的蔡女士说,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家长肯定支持。蔡女士告诉《文化周末》记者,平时上学的时候,就只有周末能来一次,到了寒暑假,每周可以来两次,孩子高兴得不得了。疫情得到控制,培训机构达到标准后复课,最高兴的还是孩子。

在儿童乐园北部,轮滑教练正带着学员做日常训练。这些小学员,有4岁的,也有上小学的,装备专业,轮滑姿势特别“炫酷”。在一旁,围观的家长拿着蒲扇,不时叫好,给孩子鼓掌加油。“那个蓝头盔的是我孙子,今年5岁了,一会儿你可得给俺拍好看点。”提着水壶的张奶奶笑着说,让孩子接触轮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强平衡性。每天来玩两个小时,不仅孩子会出汗,一旁的家长光看也能热出一身汗。尽管现场一片燥热,大家却都乐在其中。“疫情期间大人小孩子都在家憋坏了,现在出来玩可高兴了,都不想在家吹空调。”家长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亲子文化,也是暑假备受关注和喜爱的。

在儿童乐园中部,李女士正和孩子一起玩钓鱼游戏。所谓的钓鱼游戏,就是商家在密闭的充气泳池内放满水,再加入数目可观的小金鱼,供顾客垂钓。“按时间收费,最后可以带走两条,孩子还挺开心的。”李女士说,孩子开学上初一,这个假期算是“童年的末尾”,要多带孩子玩一玩。

不远处,刘女士正和女儿一起为“机器猫”上色。对比着图案,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模具上涂画,既考验耐心,也考验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刘女士说,自己最近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少了,有些内疚,希望借着暑假,多陪伴孩子。

“复工一个半月了吧,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心里也有底气了。”摊位老板告诉记者,这个暑假,亲子活动项目非常受欢迎,在一起完成画画、涂绘的过程,不仅让孩子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增进了两代人的感情。

文化领域活力竞相绽放,学生的暑假缤纷多彩。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有条不紊是大家乐享暑假的行动指南,踏实舒心是百姓文化生活的心理写照。

新闻推荐

济宁市适度扩大低保覆盖和临时救助范围 这几类人员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赵士举近日,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意见,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度扩大低保覆盖和...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