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明珠”绕城 生态古城全面起势

济宁日报 2020-07-12 07:11 大字

本报通讯员鞠瑞年

“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说起最近一年来济宁人的“网红景点”“打卡地”,一大批环城新建的公园、湿地是绝对的主角。自2018年6月份,市生态环建设指挥部成立以来,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构建城市生态大格局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须有我”的信心决心,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无到有、由点到线,推动“十二明珠”项目建设全面起势。指挥部被市委评定2019年度“干事创业好班子”,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先进集体”。

开拓进取城市“生态环” 格局初现

市生态环建设指挥部持续发扬筚路蓝缕创业精神,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到线,推动“十二明珠”建设全面起势,拉开了一场环城生态带建设的宏大战役。

目前,太白湖公园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城市之窗”徐徐打开;龙湖公园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形象惊艳亮相;十里湖公园一期白鹭、野鸭水中嬉戏,净化水质的生态效益彰显;如意湖公园一期整田地、塑地形,筑河道、连水系,项目建设推进路径清晰;都市区“绿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茶进行;引汶补源工程5月底全线竣工贯通;青莲湖湿地项目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短短2年的时间里,7颗“明珠”已悄然启动,“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生态环大格局雏形初现。

三大创新“明珠项目”稳步推进

明珠项目建设是新事物、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明珠项目建设体量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面临政策、土地、资金等重重困难。面对项目建设的诸多挑战,“创新”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关键词。市生态环指挥部围绕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保障手段、督导措施和指挥部人员管理办法,推进服务项目建设。

创新保障手段,深入项目实施主体和施工现场,在一线摸排项目推进中的“卡点”和“堵点”,分析预判潜在的“风险点”,并根据摸排情况制作《生态环项目问题清单》。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研判,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和协调层级等情况,将项目建设存在的24项问题细分“ABCDE”等五类问题,开展攻坚行动对存在的问题分类施策、逐一化解。今年以来,指挥部共开展摸排调研12次,摸排“卡点、堵点和风险点”24项,破解高压线迁占、矸石运输、地面附着物清表等13项、项目规划边界确定、苗木货源短缺等7项“卡点、堵点”。

创新督导措施,对进度慢的项目实施主体下发督办函,传导压力、提速提效;修订完善《济宁市“生态环”项目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流程、严格考核标准、量化考核项目,并按季度进行项目进度评比排名。

创新指挥部人员管理办法,通过制作工作人员任务清单、日常考核公示、鼓励工作创新等方式,极大提高了专班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专班内部形成“人人争先,事事争位”全力干事创新的良好局面。

“百日攻坚”党建引领项目建设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百日攻坚”活动。指挥部组织号召亮明党员身份,要求把主题党日活动办到项目上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指挥部共联合项目实施主体党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6次;绿心项目组织50余名党员组成“青年党员突击队”奋战在“百日攻坚”项目一线;引汶补源项目实施主体市城乡水务局青年党员到项目一线开展志愿活动,帮助施工企业抢夺因疫情耽误的工期。

通过创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拆分争取”的工作思路,成功争取中央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补助资金5514万元,地下水压采专项资金4000万元。加强业务学习探讨,编写《明珠项目产业导入研究》,指导帮助明珠项目实施主体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强化业务知识培训,通过编撰《明珠信息摘编》等形式,提升项目实施主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编撰《明珠信息摘编》14期,举办大讲堂活动6期,有力推进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济宁市开始接种国产13价 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当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感染流感病毒时,肺炎球菌会侵入血液或局部浸润感...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