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湖新区财政分局:高效有序 灵活有度 严谨有力 财政“组合拳”聚力“二次创业”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许琭 苏策

济宁日报 2020-01-10 08:24 大字

一核引领勇担当,二次创业抓落实。近年来,太白湖新区财政亮点频频,为“一核引领、二次创业”注入强力活水。在太白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太白湖新区财政分局紧紧围绕区中心工作,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为“锚点”,采用积极灵活的财政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新区冠鲁小学、济宁市立医院、绿化提升和新运河景观等一批依托社会资本的“PPP”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开源”与“节流”并举,在各项财政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的同时,严把审核关,节约各类财政支出2.5亿元,为国守好“钱袋子”。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有企业与国内优秀民营企业合作,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推进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金融、信息产业等十强产业的布局,助推新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保障“一核引领、二次创业”高质量实施。

各项指标稳居“第一方阵” 民生项目成为“优先级”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书记展鑫指出,近年来,区党工委、管委会一向高度重视社会民生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上了大批的民生项目、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区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连年攀升。去年,太白湖新区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教育、卫生、出行、安居、交通等基础民生工程,助力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交通等民生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新区财政分局详尽梳理全区80多个重点项目,通过对重点项目调研走访,分析问题、制定措施,为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帮助解决融资需求。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坚持民生优先、聚焦重点的理念,科学编制年度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民生支出7.1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8%,其中:教育、社保、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等支出增幅分别为57.4%、127.7%、119.1%、29.3%、37%。2019年,太白湖新区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增长12.6%,居于全市第二位。其中,税收收入12.04亿元,税收比重92%,居于全市第一位,收入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财政分局作为牵头部门,积极加强组织收入能力建设,积极推行联合办税,通过财税调度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全面提升组织收入掌控能力。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征管主体责任,落实到镇街、重点企业,层层传递压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加大对欠税的清收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认真落实税费减免、规费清理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引导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兑现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加大对太白湖新区投资兴业、高税收贡献等企业的扶持引导,培育涵养新兴重点税源,依托新城发展大厦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企业纷纷入驻,引领“税收亿元”楼宇经济新高地。紧盯重点税源,切实抓好新上项目的征收挖潜。立足当前新区税源基础,加强对煤炭、房地产、建筑业等主要行业的督导调度,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在民生保障项目上,财政分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筹措资金31.32亿元,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三大棚户区改造、市机关幼儿园建设、冠鲁小学和实验初中小学建设、断头路贯通工程和“气代煤、电代煤”改造等项目。

“现在用燃气做饭比以前方便多了,还能取暖,感谢政府冬季给我们送来的温暖。”说到“气代煤、电代煤”改造项目,石桥镇后李村村民王大娘伸出大拇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称赞政府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好事。

灵活引导社会资本

“PPP”项目为新区建设添活力

隆冬时节寒意浓,在位于太白湖新区常利路与荷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市立医院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就在不久前,作为济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市立医院一期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封顶,正式进入内部施工阶段,工期正按照施工节点稳步推进。

作为济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立医院的建设承担着缓解主城区医疗压力、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为周边地市千万级人口提供优质医疗资源等重任。早在规划之初,市立医院项目就针对目前医疗服务环境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综合规划,并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由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的“智慧医院”,将整个院区通过骨干通讯、物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系统连接为一个“有机体”,大大提高医院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医疗服务体验。

市立医院项目立项之初,省属三甲医院受限于当时的政策无法落实资金。太白湖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项目进展。“区属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为项目服务好,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全力加快项目推进速度,高标准把市立医院项目打造精品工程。”太白湖新区管委会主任曹广州指出,医院项目对促进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新区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政分局立下责任状,下定决心破解项目的资金瓶颈,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该局会同多个部门展开论证,认为市立医院项目满足“PPP”项目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新区最终决定引入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推进项目建设,并且大胆采用使用者付费模式,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满足民生需求。要在项目上寻求创新,就要有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勇气。新区组建了投标联合体,对以社会资本为主的“PPP”项目运行模式进行了半年多的探索,最终投标成功,并按照项目施工节点稳步推进,全力打造一个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去年以来,太白湖新区聚焦精品旅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总部经济、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现代金融、高效农业等八大重点产业,深入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年”和“园区建设起步年”行动,开展“七赛七比”活动,项目包保领导坚持跑一线,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为此,太白湖新区财政分局强化服务转变作风,创新财政工作方式,深入到市立医院、车站南路老运河桥、冠鲁小学等重点建设项目现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位受理为现场办理,全力推进项目进展,出台《工作限时办结》《“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设立举报箱,,切实提高财政服务水平。

财政分局作为PPP项目的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绩效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委托第三方公司,配合项目实施机构及时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通过绩效评价提供项目依据,根据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为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技术方案、加强项目后续管理提供依据;为政府付费与奖惩、价格调整、项目移交及总结项目实施结果、科学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提高项目效果,通过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付费及奖惩、价格调整有机结合,激励项目公司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升项目建设、运营的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PPP项目顺利实施。强化项目监管,政府通过绩效评价检验项目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风险对策,进一步完善PPP项目合同与政府监管体系。规范项目运作,通过项目绩效评价,为将来制定PPP行业标准积累数据和总结经验,有利于推动PPP项目规范化运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分局会同社发局、建设局、北湖建设集团、项目管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召开了新区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考核会议,会议组织专家对项目公司的项目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果、现场检查、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对新区落地PPP项目的建设期进行了全面的绩效评价。截至目前,全区5个PPP项目总投资34.44亿元,落地率100%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冠鲁小学建设PPP项目、车站南路跨老运河桥梁工程PPP项目等均已完工且通过绩效评价顺利投入使用。

每笔资金严审核

为国守好“钱袋子”

“老话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为钱袋子把好关。”太白湖财政分局局长邓传立告诉记者,财政分局在灵活运用融资手段、撬动社会资本进行“开源”的同时,综合运用评审手段、严把审核关口进行“节流”,为政府和纳税人守好“钱袋子”,严防财政资金流失。

去年,财政分局不断提升预算执行约束力,项目支出严格对照年初下达部门预算进行安排,确保无预算不支出,对确需追加的项目,严把审核关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对于超过两年的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清理收回1.21亿元资金由区级财政统筹安排,重点用于支出类别相近的重大和急需支出项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按照“两评评一评”的评审理念,针对送审单位提报的概算、预算进行审核。2019年财政分局完成投资评审85项,审减资金2.42亿元,审减率14.26%,从源头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流失,切实起到了强化资金监管的作用。全面实施绩效目标评价,对年度下达100万以上支出项目填报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评价,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挂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优化发展环境,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财政分局探索偿债新思路,积极与企业接洽,通过盘活各类政府资源资产,以资产置换或债转股等方式化解大额债务,全面大幅度压减了政府债务率,完成了市政府的债务考核指标。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对标政府采购评价指标要求,及时组织采购单位开展自查,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库,逐个进行样本回访,搜集优化政府采购流程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做实做细做好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迎评工作。去年政府采购完成项目191个,节约资金898.95万元,节约率8.22%。

筑牢“国有”发展砥柱

“混合经济”点燃行业活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资源配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太白湖新区,定位于济宁市“行政商务中心”和“总部经济”的现代金融业发展迅猛。而在其中,财政分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锚点”作用,以财政奖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产生了“1+1>2”的产业聚集效应。去年7月份开始运营的“太白湖基金小镇”项目就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推动区域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太白湖基金小镇由浙江岭上资本和太白湖新区共同发起设立,是济宁市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小镇以股权投资类、创业投资类、并购投资类、证券期货类、财富管理类机构为核心,汇聚各类金融资本,吸引投资机构, 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收创税的同时,服务新区“二次创业”。自去年7月份开始运营以来,高效运作,通过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打造成资金流、人才流的聚集高地,提供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业务的募、投、管、退的全程服务,成为济宁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和支撑。

去年,财政分局不断夯实国有企业在新区发展中流砥柱作用,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灵活运用融资手段,服务于新区建设发展。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统一监管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升了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效率。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区管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通知》、《区管企业章程管理办法》、《区管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规范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落实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突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增强决策流程的科学性、严密性,确保论证评估、酝酿沟通、集体讨论、规范表决、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闭环管理。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建立全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项目,筹集5.64亿元资金用于加快推动太白湖新区新城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新城顺达商业公司等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济宁复兴之路文化科技(方特)项目、文化产业园(太白金谷)项目、未来城(济宁信息产业基地)项目、济宁创新创业研究院项目、太白湖基金小镇项目,进一步加快太白湖新区国有企业与国内优秀民营企业及知名院校的合作,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优势互补,推进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金融、信息产业等十强产业的布局,国有企业成为新区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此外,财政分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从全区层面培育金融产业发展,招引阳光财险、安华保险、中泰证券等市级中心机构入驻,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济宁银行、民生银行相继在我区建立分支机构,实现金融产业多业态、全覆盖的金融产业,逐步提高太白湖新区金融服务水平,为发展金融中心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新区基金小镇已引进包括上汽投资、青岛余光、南京扬子富鑫等在内的十多家投资机构,更多的投资公司处于在谈阶段,随着太白湖基金小镇装修完成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落户新区,助力新区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将更加活跃,金融集聚效应将更进一步显现。

“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在二次创业的广阔道路上,太白湖新区财政分局管好用好政府“钱袋子”,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成为新区建设的“助燃剂”。

新闻推荐

铸一流警队 保一方平安 派出所不出警 网格警屯警街面实时待命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赵彤朱红波在人们过去的观念里,拨打了110后,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就会上门处理情况,然而2019年11月20日开...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