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项目审批的“堵点”“难点”

济宁日报 2019-09-08 13:49 大字

本报通讯员刘长雨王红艳

进入三季度以来,济宁市从审批、监管等关键环节入手,打通项目审批的“堵点”“难点”,打造高效规范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

孙合现是济宁市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项目的负责人,这两年,政府放管服改革,让他在感受到审批提速的同时,却常常卡在市场“中介”环节,今年一款刚上线的网上中介超市,让企业省钱又省时。“我们这整个项目下来,所有的中介服务得降低20万左右,早投产半年。”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环评文件、工程设计等大量技术性服务被逐步推向市场。然而,由于中介服务市场普遍存在费用高、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成为行政审批的“中梗阻”。孙合现介绍,“原来这些中介机构分布于各部门,我们办理这些中介服务的时候,需要到各部门进行办理,这中间得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占我们整个办理时间一半左右。”

今年,济宁市设立网上中介超市,全市127家涉批中介机构全部进驻超市统一竞价,企业货比三家,并在线评分,审批部门进行信用排名,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早投产半年,我们能多收益1000多万,对我们企业发展能奠定很好的基础。”孙合现说。

打通审批的堵点,更要破解监管的难点。随着“审管分离”改革,今年,济宁市14个部门的85项审批事项统一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实现审批和监管部门的“无缝衔接”,济宁市开发了审管互动平台,同步推送已受理和已审批事项信息给监管部门,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受理即监督、审批即监管。

截至目前,济宁市平均压减审批事项30%,压减审批材料60%,全市各监管机构接收信息推送246件,高效推进了工程项目快速落地、规范建设。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二科科长孟凡举介绍,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审批部门、监管部门、建设单位、中介机构四方,四维联动,有机协调,相互监管,打造规范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傅明先在督导调研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要求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创城取得新成效

本报济宁9月7日讯(记者宋仪凯)今天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明先在城区督导调研创城工作时要求,牢固树立创城为民、...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