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两年捐款24万元,友善之举美传万家 捐资助学大手笔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

济宁晚报 2019-08-06 09:29 大字

本报记者苏茜茜

近日,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4万元的善款,该善款是由94岁老人夏中捐赠,将用于资助济宁市贫困大学生。据了解,这是老人继去年向困难老人、孤残儿童捐赠20万元后又一次慈善捐款。在这一笔笔沉甸甸的爱心捐款背后,是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夏奶奶总说:“钱够花了,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能帮一点是一点。”

生活中做苦行僧三餐虽简却香甜

夏中老人的家,是一套建于上世纪的老房子,老人的床铺和饭桌,已经用了几十年。洗手间用的还是手冲马桶,家中除了一台吊扇,一部座机,无一件时兴电器。老人家中陈设简陋,却干净整洁,老人的卧室放着一张床、一张书桌,桌上摆满了报纸,一个放大镜压在上面。“我经常看报纸,对国内外的一些大事也比较关注。”夏奶奶说,自己年老花眼,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就借助放大镜阅读。这些年,老人一直坚持着读报的习惯。为困难学生捐款,也正是因为看到新闻响应号召。提起捐赠,老人说:“不值一提,都是应该做的。”

“几十年没添过新衣服了,晚餐也只喝一杯羊奶。”夏奶奶告诉记者,自己是独居老人,在吃饭上老人一直坚持简单、素食。“一日三餐虽然很简单可我却吃得很香甜。”对于这样简朴的日子,夏奶奶称自己早就习惯了。粗茶淡饭、省吃俭用,一个月花销微不足道,在物质生活中坚持做“苦行僧”,在捐资助学方面却是“大手笔”。

20万元一次捐出钱要花在该花的事上

夏中老人1925年出生,祖籍北京通州,1954年来到济宁,先后在机关幼儿园、市建委等单位工作。几十年来,她早已把济宁视为第二故乡,为济宁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宝贵年华。离休后,她仍积极为社会奉献余热。

去年,夏奶奶得知济宁市孤残儿童和困境老人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打听到捐款方法,通过身边人联系到市慈善总会,一次性将20万元汇入捐款账号。“我是一位离休干部,父老乡亲有困难,我有义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夏奶奶说。

今年7月份,夏奶奶从报纸上看到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她立即联系到市慈善总会商量捐资助学事宜。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市慈善总会筹募部负责人来到家中,为老人办理捐赠手续,她拿出积攒的4万元,捐给了市慈善总会,并希望能帮助到这些寒门学子。“寒门出贵子,越是家境贫困的孩子越知道勤奋努力、刻苦学习,这些学生若是因为学费不足不能上学那就太可惜了。”夏奶奶这次捐助的4万元,将分别资助10名困难学生。老人说:“只要有一个孩子最终成才,我就值得。”当许多受助贫困生想当面表示感谢之情时,老人从来都是婉言谢绝,并寄语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如今,我的生活不成问题,钱已经不重要了,剩下的钱就拿来回报国家和社会。”这也是夏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夏奶奶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子女,面对财产,自己想捐给更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团市委组织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济宁讯(记者唐修岳通讯员庄亚楠)“三下乡”活动启动以来,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学生联合会下发...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