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鸟”出新招 旧砖窑变民宿

济宁晚报 2019-05-22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帝恩

“老三件”、旧照片、剪纸、陶艺等一系列具有民俗特色的物品整齐摆放在不同房间。穿越圆弧形的拱门,游客徜徉其中,在如长廊般的“迷宫”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得到启发——这里就是高新区接庄街道灌婴生态农业园里的民俗展览馆。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具有特色的展览馆,过去曾是一座废弃的老砖窑,摇身一变成为研学游基地,农业园的创新更让游客感到惊奇。

“老树”发新芽动能巧转换

近两年,灌婴生态农业园逐渐打响了名头,今年正月期间,举办了济宁首届汉文化古庙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光游玩。

而在过去,灌婴生态农业园的原址曾是一个砖窑厂,让周边村民抱怨不已。“味儿很难闻,灰尘很多,附近村子的人不敢穿白鞋子,出来走一天回去就一层灰。”一说起从前的老砖窑,很多人都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而那座高耸入云的老烟囱,也是过去落后产能的象征。

创新思想引领动能转换大业,高新区对老砖窑和老烟囱进行重新设计,在原址上做起了文章。黄土色的烟囱通过粉刷后,变成了天蓝色地标,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老砖窑通过清洗改造,加装高大上的钢化玻璃材质门,连通打造成为研学游的圣地,左侧是近1000平米的民俗展览馆,承载乡愁记忆,右侧是风格不同的民俗窑洞,集休闲住宿于一体;甚至是老车间,也被改造成了饭店,承接起了婚宴喜宴。

采摘游玩区不亦乐乎“动物园”里其乐无穷

“西瓜、桃子、葡萄、梨、香椿芽等,我们要做到每个季节都有可供游客采摘的东西。”生态农业园负责人臧卫华告诉记者,园区现已流转200亩土地,打造采摘游玩区,栽种7种蔬菜瓜果,确保游客有吃有喝有玩。

来到大棚里,瓜苗顺着藤架正往上攀爬,长势喜人。“这是我们从陕西引进的品种,不打药不施肥,个头不大,但是很甜。”记者观察到,大棚里不仅配备了滴灌系统,还有喷淋装置。“装置打开后都是雾状的水,大面积对瓜苗进行覆盖,让它‘喝个饱’。”臧卫华说,园区里种的都是“宝贝疙瘩”,受到园区工人的精心照料。不远处的“一分地”,则是严格按照标准打造的家庭农场,让来游玩的市民体验农耕乐趣,记住故土乡愁。

不仅采摘乐趣多,游玩项目在灌婴农业园也已然成形。过去砖窑厂的塌陷地,园区没有进行大面积填平,而是巧妙利用地形,搞起了垂钓项目。“我们因地制宜做垂钓,既省了钱又多了游玩项目。”大片水系中,上有扁平唇追人跑的大鹅,下有四处穿梭的鱼虾,不远处的岸边,游客正悠闲地钓鱼小憩。在养殖区,火鸡、鸭子等家禽一应俱全,在不远处,几只小鹿正咀嚼着游客塞进来的玉米秸秆,吃相引得阵阵欢声笑语。

文艺氛围浓听戏很过瘾

如果说老砖窑变民宿是“借力”,那另一侧的砖窑变民俗展览馆就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我们计划把这里做成研学游基地,光吃喝玩乐还是太单调,得从这里学到东西才有意义。”臧卫华告诉记者,展览馆的展品收集工作,可谓下了大劲儿。“别看这些老物件不值钱,但是很难收过来,渠道很少。看民俗、看老物件、学知识、体验革命先辈生活,这让农业园脱颖而出,走出了自身特色。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研学游的基础上再打造教育基地等,激发更多动能和增长点。”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看到了园区里搭建的戏台。尽管设备简洁,但承接的功用突出,一个舞台、一个广场,可以让上千人在此过足“戏瘾”。据接庄街道宣传办主任陈鑫介绍,园区成立的“灌婴园文艺戏曲演唱团”由18人组成,其中多是南贯集村会唱戏、爱唱戏的村民,通过定期举办文艺汇演,提升灌婴生态农业园乃至整个街道村镇的文艺氛围。

“今年庙会办了十多天,每天都有戏班子在这里唱戏,很多来玩的市民都听得很尽兴。”陈鑫说,园区的文艺“生力军”给了园区更多内生动力,是灌婴生态农业园里的重要力量。

旧烟囱化身新地标

老砖窑被改造

新闻推荐

强化基层组织“细胞工程”建设,破解妇女工作难题 济宁市“两新”组织妇女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这家集团组织开展了女性沙龙、创客咖啡、女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妇委会职责任务、组织设置科学规范,值得我们学...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