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替代“蜘蛛侠”王楼煤矿开启智能巡检新时代

大众日报 2019-05-16 10:00 大字

□通讯员崔鑫李盟蒙记者张楠报道

本报济宁讯“你看,显示屏里的每个线路节点多么清晰,这可比咱端着望远镜爬上爬下强多了,无人机真是解放了我们的手脚,再也不用当‘蜘蛛侠’了!”5月6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机电工区检修工李新手捧遥控屏兴奋地和队友说。

据了解,过去线路巡检都是检修工手动巡检,检修人员需要在20多米的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每次巡检需要从各工区抽调人员,费时费力,而且很多死角区域人员无法到达,检修不够彻底全面。

为了提高线路巡检智能化水平,王楼煤矿引进了1台无人机进行巡检,开启了线路巡检的无人机时代。这也是该矿践行智能智慧矿山建设的又一新尝试。

他们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相机,开展隐患排查和缺陷查找,可全方位、多角度监测、拍摄输电线路导地线、连接金具、绝缘子等设备情况,及时发现导线及杆塔上部的缺陷和隐患。

“利用无人机巡线速度快、应急迅速,能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提供信息,避免线路事故停电,巡检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该矿副矿长吕凤新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运用无人机进行缺陷、障碍物识别,比人工检修精准率和覆盖面提高了50%以上。从前巡检需要20余人,现在只要两个人便可完成,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巡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降低了检修成本。”

“以往人工巡检时需要穿越湖区和农田,遇到视线死角,还需爬上电线杆进行查看。而无人机丝毫不受沿线路况影响,可勘测到人眼视觉死角,对线路进行定位自主巡航,实时传送拍摄影像。操作人员在显示仪上就可同步收看,实时进行相关操控。而且无人机巡检不受天气影响,随时可以进行。”该矿机电副总张洪磊向记者介绍。

新闻推荐

赏 花 何 须 远 行 路 边 尽 是 芳 菲

菲本报记者宋延坤董绍进摄影报道很多人都觉得,似乎只有在各种园子里才能见到最娇艳的花朵。不过,记者需要提醒广大市民的是...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