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创造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 济宁高新区:吹响民营经济“冲锋号”

济宁日报 2019-04-25 11:14 大字

本报记者 宋仪凯

本报通讯员 张嘉衬 张阳 许珂

在辰欣工业园210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内,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口服固体制剂项目是辰欣高端医药制剂项目的一部分,目前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50亿片剂和10亿粒胶囊生产能力,海外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美元。辰欣高端医药制剂项目是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十佳项目,承担着为济宁高新区乃至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使命。

2017年9月29日,辰欣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这是自兖州煤业在上交所上市19年之后,济宁市迎来的又一家上交所上市公司;也是圣阳股份上市6年之后,济宁再次有企业登陆A股。辰欣药业的发展壮大,是济宁高新区民营企业快步前进的缩影,也是该区大力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区增长极和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的一个丰硕成果。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坚持以创新发展、产业培育、营商环境、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配置为抓手,政策上扶持、要素上保障、制度上创新,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健康活力的基石,如意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纺织企业向创新型、智慧型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纺织国际市场竞争力,目前,如意形成了全产业链‘互联网+高端制造+个性化定制’的如意特色发展模式。”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告诉记者,在济宁高新区的统筹规划下,如意集团积极做好国家火炬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申报工作,如意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成功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资金2000万元。另外如意纺织新材料产业城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在时间节点内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坚持把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两大抓手,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工业增长动力“双引擎”。济宁高新区2018年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家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等27个国家级名片。获批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企业上云”工程如火如荼,全区新增上云工业企业85家,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四成以上。

建立政企直通车

营造亲清营商环境

“常规办理工商注册和项目立项等手续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在这里一天就办完了,这样的服务和效率也让我们乐意将新项目在此投资。”山东明达集团董事长臧明仁忍不住为济宁高新区的办事效率点赞。济宁高新区推行重点项目代办制度,以高效、无偿的服务精神紧贴靠上,实现了园区“一站式服务”改革,无论公司规划、工商注册、证明开具还是厂商所需办理的一切手续只需跑一趟腿,登一次门,即可完成所有手续办理,“店小二”式的服务受到了企业和项目方的一致认可。

济宁高新区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区,学习借鉴“最多跑一次”改革成功经验做法,梳理出 “零跑腿”120项,“只跑一次”187项。通过实行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制度,22个部门涉及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大厅,真正做到了为企业减压、减负。深入推进“3330”工作机制。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实现“3330”目标。严格落实“6+1”“9+x”会商会审机制,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投资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全流程运行监管功能,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需求。

推行“管家”式服务

打造示范样板园区

“从临时办公场所提供到固定办公场所选址,工作人员跟‘自家人’一样忙前忙后,仅两个多月公司就顺利落地运营园区,这服务真是没得说。”谈及公司从签约到落地再到运营,中软国际济宁云上软件园高级顾问张鹏感慨万千。

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头戏,济宁高新区2017年出台了《关于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推动“一区十园”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园区共有“四上”企业758家,其中“四新”企业2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8家,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展引擎的特色示范样板园区。

2018年,装备制造产业在山推、小松两大龙头带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5.2%、33.9%;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特别是随着辰欣国际高端制剂项目投产带动效益大幅提升,销售收入增长11.6%,利润增长21.2%;纺织服装产业在如意集团引领下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6.6%、12.3%。

2018年,济宁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投资项目“30天限时集成审批服务”模式试运营实施方案》《济宁高新区关于扶持企业上市挂牌的若干意见》等普惠性政策。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3220户,实现营业收入3245亿元,从业人员达28万人,创造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的新动能。

图为如意数码科技印染有限公司的智能提花织布机。记者 刘项清 摄

新闻推荐

济宁市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请劳模过来给咱提意见

见习记者刘菲通讯员金大伟为庆祝“五一”劳动节,4月24日,市检察院举行以“‘我将无我’奋斗,不负人民重托——共和国建设者...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