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生态新城 康养之城 科技小镇 安居街道乘势再攀质量发展新高

济宁日报 2019-02-19 10:58 大字

通讯员徐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2019年,任城区安居街道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运河新城建设为主线,以“四项重点”“四大提升”“四项行动”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乡村振兴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生态环保和各项民生事业,打造生态新城、康养之城、科技小镇,奋力开创安居发展新局面。

以运河新城建设为主线

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大提速

该街道借助运河新城纳入全市“四城驱动”战略的有利契机,发挥运河新城中心位置区位优势,聚焦科技、文化、生态三大核心,联动开发路、水、管网,构建色彩斑斓、河湖相连、文化交融的运河风光带。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区位发展优势,将水、电、路、热、气等管网向辖区腹地进一步延伸,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为运河新城建设创造更多条件。按照市区要求,完成济宁大道西延征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安居大道、京杭路西延、西岸路、安宁路、西十路等12条路网建设,做好征地、补偿款发放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车站西路、柳行路等14个道路绿化工程,打通运河新城融合发展走廊;加快推进清洁供暖工程,落实好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将暖气管道、燃气管道向辖区延伸,八里庙小区、李庄社区、胡营社区争取全部铺设并使用暖气和清洁燃气,保障群众清洁取暖;做好龙拱河、京杭运河、老运河的水体治理,加强与城建、水务等部门对接,在驻地已建管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块补建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并形成体系,推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尽快建成、尽快运营。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

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大提质

围绕运河新城建设主线,融合商贸物流特色产业、大运河景观带两大优势要素,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攻坚实体经济,增强科技创新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培植豪德商贸物流城、美恒汽配城、运河壹号食汇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等商贸市场,坚持园区高起点定位,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做大做强,以抱团优势吸引更多高端商户入驻。发挥太白路西延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安居太白路西延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建设,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进一步创造新特色、构筑新优势。依托济宁市蔬菜批发市场,发挥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中蔬菜供应的主渠道调控作用。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四大新兴产业为带动,建设智慧新城、科技小镇。加快推进如意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济宁建筑大数据机器人产业园等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建成智慧环保、会展中心等产业集群楼宇,带动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迅速发展,争创省级“智慧城市示范区”;全力服务市人民医院西院区建设,引领医养结合健康发展;推进中建国际建筑、中科智能穿戴产业化发展,形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大力强化投资支撑。创新招商方式,完善项目协调推进和快速落地机制,力促项目落得快、建得快。力争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加快鲁商集团国际健康城、佳源运河耕读小镇、江苏万通集团、大运河文商旅等项目的洽谈进度。着力引进产业链环节、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推进产业成链发展,强化产业聚集效应,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力推动乡村发展大振兴

聚焦“五个振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居模式”。

着力推动产业振兴。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安居太白路西延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建设,进一步创造新特色、构筑新优势,力争建成农业“新六产”示范片区,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1处。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挥太白路西延的区位优势,积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四季园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四季牡丹园休闲旅游扩建与提升项目,推动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游客服务中心、观光休息亭、农产品加工中心、农机仓库、仓储用房等生产设施建设,形成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着力推动生态振兴。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内建成1个美丽乡村样板村,争取申报1个市级示范片区。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计划,对辖区内10个重点村优先整治,逐步辐射所有行政村,重点对生活垃圾、道路卫生情况进行整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龙拱河沿岸污水处理工程,做好安居污水处理站、居北污水处理站的维护工作。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完善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着力推动人才振兴。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人才、乡土人才、专业人才”五支队伍,明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基层农技人员100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四季牡丹园院士工作站工作,汇聚乡村振兴人才资源。

着力推动文化振兴。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继续推进文明创建工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优秀文化展示,做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争打造2处乡村文明实践中心示范区,建设1个乡村记忆馆。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建设,确保村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街道文化站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显著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施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以运河文化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塑造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

新闻推荐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全力做好春节期间门急诊服务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张勇)春节期间,当大多数人阖家团聚,享受假期时,广大医护工作者们却坚守在一线岗位,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在...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