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闸路最后一家退城进园的济宁工厂

济南日报 2018-12-21 10:19 大字

2008年,时值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三十周年。山东防爆电机厂和济宁市政府正式签定协议,成为吴泰闸路上最后一家退城进园的工厂。消息传到厂里,全厂职工群情激荡,人们心头燃起了希望之光。

电机厂在市里算不上大厂,可算得上一家老厂。自1958年在老运河东岸正式挂牌,至今已整整六十周年;如再算上它的前身济宁电灯公司,历史又要前推二十多年,几代员工都曾为工厂的历史和国营身份而骄傲。

1972年,在济宁第二次工业发展的高峰期,电机厂乘势跃迁到市区东北角的吴泰闸路。那时的吴泰闸路,还称作国防路,厂址与路南仙营村相对。那是一条两车道的沙土公路,在两边挺拔的小白杨和深深的路沟护卫下,由西向东直通兖州,当时曾作为战备公路重点修建。其中,西自共青团路交叉口,东到洸河大桥一段,是济宁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带,后来依路中段古地标而命名为吴泰闸路。路两边依次排列着轻工机械厂、锅炉厂、拔丝厂、电机厂、灯泡厂、化工机械厂、开关厂、轴承厂、机械设计院、通用机械厂、动力机械厂、建筑机械厂等等数十家机械、电器工业企业,体现了那个时期济宁市的工业布局。

电机厂落脚于吴泰闸路后,规模逐渐扩大。红砖红瓦、门阔窗高的生产车间,不断在厂区拔地而起,全厂职工栽植的法桐树一年年长大。绿树红房拱卫着的厂中心大道上方,“工业学大庆”和“贯彻鞍钢宪法”的巨幅镂字标语当空而立,显现着当时企业的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对工业发展道路一直进行着艰辛探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都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工业发展和工业管理还有着其内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单从一方面调动其积极性还不够。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人们的思想觉悟,都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过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难免造成企业及其员工的依赖性、惰性。

当时众多工厂的普遍状况,是生产效率低,职工工资低。偶尔也会有突击性的生产项目,在政治气氛的热烈鼓动下,也曾高效完成任务,但那是非常态。除大型工业企业外,大多数中、小工厂几乎没有现代企业管理概念。生产任务由上级下达,主要原材料由上级调配供应,工厂产品交国家销售。企业内部生产机制也相当落后,生产过程甚至没有明确的劳动定额和工时标准,工人们都是凭良心干活。心底诚实的同志多干了活,不仅多拿不了奖金,还可能被当做傻子奚落。利润和奖金已被批得讳莫如深,大家只好一起在大锅饭混了。依稀记得,当时我们厂年产电动机十几万千瓦,职工人均月工资约摸三十五元左右。企业低效率运行,是那时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个先进的党不会囿于历史的惰性。1978年,中华大地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始了。春风最先从农村吹起,取得初步进展,紧接着吹向了工业企业。放眼世界,看不到自己的落后,不承认自己的落后是不行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逼迫着中国实施改革。国家大政方针既定,就是要促使成千上万的企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这对在计划经济体制护佑之下,运营惯了的广大中小企业,无疑是个天大的变革,好在这个变革是按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逐渐推进的。从那时起推进企业改革的新举措、新名词,不断地涌进了亿万职工的生活,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着纠结。

最早一步的改革是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允许企业在完成计划任务后,利用多余的人力、物力、财力,自主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的收益可适当用于提高职工待遇。记得有一年,全厂职工拿到了较丰厚的年终奖和春节年货,工友们打心里畅快,学着陈佩斯在当年春晚小品里的台词,相互邀请着:“哥们儿咱有钱了,过年都上咱家喝酒去!”

但这一步改革只是粗浅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经营方式没有根本的改变,外部的市场环境却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以钢材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不再按计划供应,双轨制的市场让企业进入了艰难的境地;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也显现出竞争的趋势,市场经济迫使着工厂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于是,一系列改革新政连续下达。老职工清楚记得从“厂长负责制”到“企业承包责任制”,到“竞争上岗、砸三铁、下岗分流”,到“身份转换下海经商”,直到企业完全改制,由国营到民营的全过程。

历程是艰难的,每一步都要顽强奋斗,甚至做出牺牲;前途总是有希望的,每闯过一道坎,都增长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前进的能力。几十年中,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进步,经营意识逐渐向市场经济靠拢,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打开了工艺突破口。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从普通电机发展到防爆电机,又发展到矿用防爆电机。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五个年头,济宁电机厂更名为山东防爆电机厂,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中,一方镶嵌着镏金大字的红色大理石厂牌,坐落在新改造后的宽阔敞亮的吴泰闸路北侧。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电机厂向着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前进。

征途依然是艰难险阻,充满了变数,电机厂全体职工依然是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中、小型企业这些老旧的小船,时时经受着市场风浪的严峻考验;尚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不对称的经济信息,形成了企业三角债困绕和资金困难。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全厂职工咬紧牙关开发矿用电机新产品,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在欠发工资八个月的情况下,新型号、新规格、新品种的煤矿用防爆电机,持续不断地被研制、开发、取证、生产,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在企业经济最困难的一个春节,山东防爆电机厂把矗立于吴泰闸路和建设路交叉口的办公楼重新打扮,方方正正的大楼用红色的LED灯镶边,楼顶正中竖起的大型立体艺术字显示着厂名,工厂大门两侧门柱上挂起了火红的宫灯。电机厂人内心在说:喜儿过年还要扎红头绳呢,我们要的就是这个精神。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的改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过程,国家对中、小企业改制政策实施。2002年,电机厂及其员工告别曾经引以为豪的国营身份,履行完规定程序,就此成为民营企业的一员。股份合作制的山东山防防爆电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一段新的历史开始了。紧接着,中华大地城市化进程加速展开,这也是国家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宏伟举措。全国各地城市规模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济宁市政府适时做出了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决定和政策。一条条宽敞的城市大道通向了高新区,一处处工业园在招引着有希望、有梦想的企业进驻。吴泰闸路上一家家兄弟企业相继握手告别,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谋求发展。

2008年底,山东山防防爆电机有限公司推选出职工代表,和济宁市政府领导一起,在高新区崇文大道一侧,为公司新厂址奠基。2010年底,工厂全部迁入车间高大宽敞,周边绿树环绕的新厂区。告别了,和我们相偎相依近四十年的吴泰闸路。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但在这里所经历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幕幕奋斗拼搏往事,却永远不能忘怀。

转眼时光已是2018,老一代电机厂人退离工作岗位也已多年。我们深知国家的改革开放不能停步,企业的改革开放也不能停步。尽管前方难关重重,但改革开放总是给我们创造机遇,带来希望。愿我们的企业继续坚韧不拔地奔向未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①原电机厂旧址已成为鳞次栉比的商场。

②原址大门前的吴泰闸路牌。

■赵星灿摄影

新闻推荐

靠上服务推项目,华能如意新动能产业园 热电联产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

园区工作人员在项目一线。华能热电联产项目鸟瞰图。文/图本报记者王博文今年以来,华能如意新动...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