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农业创新团队走田间地头谋致富新路

济南日报 2018-12-09 11:30 大字

■本报记者宋仪凯

本报通讯员于卿葛林

“普通的甜瓜大约每斤1.8元,我们通过引进新品种,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新技术,每斤甜瓜能卖到6块钱,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市甜瓜创新团队带头人、市农业局蔬菜站副站长崔艳秋对育苗试验成果充满喜悦和自豪。

任城区喻屯甜瓜远近闻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远销省内外的特色农产品,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喻屯甜瓜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产量上去了价格上不去,瓜农丰产不丰收;品种更新慢,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产业发展面临“天花板”。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甜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打响喻屯甜瓜品牌,今年年初,崔艳秋带领甜瓜创新团队在喻屯“扎了根”,租用了3个大棚搞科研攻关。通过引进新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增施有机肥,改传统地爬栽培为吊秧栽培,引进荷兰科伯特熊蜂授粉等技术措施,崔艳秋惊喜地发现甜瓜的产量和口感都有了很大提升,困扰甜瓜产业发展的“成长的烦恼”有了破解的良方,种了几十年甜瓜的瓜农们也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最缺人才和技术。为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今年年初,我市以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提高服务产业能力为重点,组建成立了土壤修复、绿色防控、大宗主导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18个农业创新团队。

据市农业局负责同志介绍,18个创新团队主要面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旨在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解决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管理机制和办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在组建创新团队时,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我市农业发展需求优中选优,选拔了18名岗位专家,78名科技人才,其中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专家10名,参与国家或省创新团队专家5名。

“我们主要的想法是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实现种一季的收益高于种两季。”市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任城区农业局专家组成员张建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介绍,我市农村地区有小麦、水稻轮种的习惯,收完小麦接着种稻子,这种方式看似不闲地,农民有两季收成,但缺点是由于水稻生育期短导致产量低、口感差、价格低,两季的收益都不高。张建立带领的水稻团队在任城区依托农业合作社搞了两块试验田,引进筛选适合济宁稻区种植的春稻品种甬优4949,并在条带式精量播种机的基础上,研发了集精细旋耕、精量施肥、规范化开沟、精量化播种、播后镇压五位一体的水稻精量播种机,实现了种一季水稻的收益高于传统两季种植方式。“种一季比种两季在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上有明显优势,所以综合收益要高。”张建立介绍,下一步水稻团队将针对复合种植进行科研攻关,探索适合套养虾蟹模式的水稻新品种,提升亩均效益,提高产业化水平。

小麦创新团队自主研发小麦新品系济农15J94、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日晒高温覆膜灭韭蛆试验研究、番茄创新团队示范推广了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中药材创新团队探索林-药间作高效生产技术……一年来,18个创新团队“各显神通”,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强化区域品牌,目前已自主选育新品种6个,引进筛选适宜我市种植品种29个,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31项,开展现场观摩30次。

走田间地头,听农民需求,解技术难题,谋致富新路。18个创新团队为广袤的田野带去了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火种,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乡村振兴孕育了新希望。

新闻推荐

创新思路加足马力 确保项目“准快实”

■本报记者张彦彦时至冬日,太白湖新区却依然热火朝天,66栋搬迁安置楼主体已封顶,正在抓住封冻前有利天气,进行外墙保温和内部...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