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太白湖新区环保“绿网”越织越细抬头蔚蓝天,低头干净地
新区·看点
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编辑:李蕊组版:李腾校对:褚思雨
C03
本报见习记者褚思雨通讯员张臣龙陈珊
蓝天白云日益增多,空气质量持续变好,水质环境明显改善……依托济宁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太白湖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构建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起镇街两个三级监管平台,并设置局网格化管理办公室,为镇街配备了12名专职网格员。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机融合,使环保“绿网”越织越细,提高了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效率。
网格化监管
编织环保“绿网”
走进太白湖新区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一整面墙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平台对接辖区内重点路段、企业、工地等,可以实时呈现各处的情况画面。”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二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新区建立了镇街两个三级监管平台,并设置局网格化管理办公室,为镇街配备了12名专职网格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与市一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联系的同时,积极对接镇街三级监管平台,真正将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
目前,太白湖新区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共接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点2个、河流断面监测点3个、PM10监测点28个、视频监控71路,实现了对镇街空气质量、河流断面水质情况、建筑工地、重点企业24小时不间断监控。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将辖区内基本信息录入、事件处理信息动态录入、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落到实处。
“全区内企业、乡镇、行业,到我们的网格员通过这个智慧环保平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互联互动。”该负责人表示,网格化环境监管综合平台通过在线监测、在线监督、在线管理,能实现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实时地监控,实现精准执法、精准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把执法人员从人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
此外,两个镇街做为三级网格,以环保站管理为主,建立了三级环保监管平台,实行“一员三档”制度,每名网格员自行建立子网格内的污染源档案、日常巡查档案、政策法规学习档案,使巡查、督导工作更加细致化。“正是有了智慧环保环境平台监管和环境网格化监管两大体系的融合,才慢慢编织出一张污染源全掌握、网格员全覆盖的环保‘绿网’。”
线上线下联动
发现问题闭环处置
专职网格员作为网格化监管的“哨兵”和“线下主力军”,是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的监管者之一,也是整个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作为“千里眼”和“中枢”,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联动作用,极大提高了网格化环境监管效能。
太白湖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当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24小时在线监测和在线监控及时发现突出环境问题后,在平台立即调度镇街环保站工作人员和子网格内专职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仔细查看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场检查发现情况进行处置后,作为现场处置有效案件上报网格化系统,或将现场情况作为任务案件上报网格化系统后,再由监管平台以区大气指挥部的名义派遣给相关责任单位处置。
“专职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也将作为任务案件上报网格化系统。”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和专职网格员线上线下联动,再加上区建设、城管、交通、经信等部门的监管功能,大大提高了环境监管能力和处置效率。
“抬头看天天蔚蓝,低头见地地面净。”家住豪庭御都的张胜军这样评价居住在太白湖新区的惬意生活。
对于太白湖新区而言,营造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绿色环境,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让市民拥有清新的环境,唤发出好心情,也正是所有太白湖新区环保人的奋斗目标。
美丽的太白湖新区(资料图)。
石桥镇环保网格员陶玉超,岗位中炼就“火眼金睛”污染源隐藏再深,他也能揪出
本报见习记者褚思雨通讯员武海涛
坚持奋斗在环保监察一线、为辖区企业量身制作环保台账……因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环保专职网格员陶玉超被济宁市环境保护局授予“十佳环保网格员”荣誉称号。
在成为乡镇网格员的一年多时间里,陶玉超每天的行走两万余步。今年以来,陶玉超已上报并处理环境问题366件。
陶玉超(右一)进企业督导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本报通讯员武海涛摄
一年练就“火眼金睛”
巡查不放任何角落
走进石桥镇环保网格化指挥中心,在环保监控电脑前,陶玉超双眼紧盯屏幕,正与同事一起对辖区内企业和村居进行视频环保巡查。“现场巡查与视频巡检相配合,可以更及时和全面了解企业与村居是否存在污染源,以便第一时间进行遏制。”一边仔细查看监控企业,陶玉超与同事一边记下了重点巡查地点。
除了视频环保巡查,到辖区内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也是陶玉超每日的重点工作。早上9点,陶玉超准时从镇政府出发,先到公路局查看拌合站拆除进度,再去村里的企业察看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昨天的巡查中,车间的排污设施运行出现了问题,今天再过来看一眼。”发现昨天的问题已得到整改,陶玉超转头开始去别处巡查。
“不放过生产车间的任何一个加工环节与角落。”作为环保网格员,陶玉超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走在企业生产前列,帮助企业早发现、早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和隐患。
从进企排查到水域巡查,陶玉超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是隐蔽在芦苇中的排污口还是“躲藏”桥下疑似污染源,全都被陶玉超与同事“揪”了出来。“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通过一线排查遏制住污染源头,哪怕是一处也是值得。”陶玉超说。
每天行走两万余步
环境改善获村民赞许
馒头房、蛋糕房、豆腐坊……从早晨9点出门,陶玉超和同事要全天候上街巡查各污染源企业、街道门店,并将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传送至街道的环保三级平台。“最多时一天会巡查10余个地点,每天走两万余步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陶玉超说,一天巡查下来,他和同事们的微信计步数据总会占领朋友的封面。
工作中,陶玉超善于为网格内企业“量身”设计制作相关环境治理台账,建立起网格内污染源企业、“散乱污”企业“一企一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配合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活动中,得到环保部督察组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日常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之余,陶玉超悉心打造了以“石桥环境”微信订阅号、“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环境”微博号为主的“双微”宣传阵地。除了发布工作动态外,还经常对环保常识、相关政策进行了宣导,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村居百姓群众更加了解环保,使辖区内企业更加主动的支持环保工作。
“前些年村里企业生产出来的废水直接排到小河里,如今企业有了环保设备,小河里的水也变清澈了;还有周边的禽类养殖户已全部搬离,再也没有了恶臭味。”在辛店村进行巡查时,一位年近60岁的村民与陶玉超聊起了村居周边的环境变化。“环境的改变让村民看在眼里,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便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陶玉超说。
新闻推荐
今日本报C01—04版本版编辑:李蕊美编/组版:李腾校对:褚思雨
◎10月8日,太白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济宁市太白湖新区建设指挥部专班主任曹广州督导调度重点项目...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