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虎头鞋,胡妍从一名手工达人蜕变为非遗传承人她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虎头鞋

齐鲁晚报 2018-03-10 22:11 大字

胡妍缝制虎头鞋。本报记者孙璇摄胡妍自小就喜爱做手工针线活,没想到一次下岗,竟让她走上了专研传统手工艺品——虎头鞋的道路。20年来,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荣获大奖,还被外国友人所收藏。如今,55岁的胡妍已从最初的一名手工达人蜕变成为了非遗传承人。

文/图本报记者孙璇通讯员孙亚洲

追求精益求精

一双鞋样改多遍

7日,在济宁市轻工纺织工业办公室,胡妍正在其中的一间会议室内专心的给虎头鞋绣花。一针一线、不慌不忙,她缝制的虎头鞋格外精致。“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做鞋垫,我都要盯着看好久。”胡妍说,看着针线在妈妈手中来回行走,不久后一双精美且厚实的鞋垫便会呈现在她的眼前。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对做针线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她怎么也想不到,从前自己这个小打小闹的手工缝制爱好者,如今却成为了非遗传承人。

在她看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和执着的钻研密不可分。就拿一双五毒鞋来说,上面绣着蝎子、蟾蜍、蜈蚣、蛇、壁虎,可以说是最难做的了。“难就难在刺绣上。”胡妍说,为了把这“五毒”绣制得栩栩如生,她可没少下功夫。

每次胡妍在画样子时,都会根据网上搜集的图片和想象反复修改。此外,五毒鞋的样子她也会修改七八遍,直到满意为止。正是因为这一份精益求精,那一套五毒鞋、五毒肚兜、虎头枕等五毒系列作品,让胡妍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胡妍的手工作品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市场以及行业内引起不小轰动。2016年10月,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她做的虎头鞋被世界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嘎达·易佳薇收藏。

随后,胡妍经过申报顺利成为济宁市任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除了不断提高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她身上又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让更多的人都能够看到中国的虎头鞋。

为了使作品更加精益求精,胡妍也开始拜师学艺。2016年,时年53岁的胡妍,报考了山东理工学院的成人高考,主修艺术设计,并以超过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

下岗后再创业

她创出一番天地

年轻时,胡妍在济宁织布厂工作,是份体面的工作。1998年,由于厂子破产,胡妍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生计,她不得不整日奔波。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家,她就赶着纳鞋垫。为了不打扰邻居,她将缝纫机搬到了阳台上。炎炎夏日,她舍不得开风扇,房间如蒸笼般闷热难耐。即便这样,胡妍也顾不得擦汗,始终低头认真做活。“只记得手上磨得都是泡,火辣辣的疼。”胡妍回忆说,那时的济宁有个古槐夜市,每天晚上自己都会背着布包去卖虎头鞋和鞋垫。当时的夜市人头攒动,自己做的鞋垫针脚密实,价格公道,有不少回头客。

“下岗不可怕,政府给我安排了公益岗位。”胡妍在工作之余,还考取了月嫂证和厨师证,并开创了自己的虎头鞋工作室。她说,手工虎头鞋制作至少需要2天。由于自己也喜欢琢磨新款式,凭借着精湛的技艺,虎头鞋供不应求。

“如今女儿已经大学毕业,还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那段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胡妍说,现在自己每天都活得都很起劲。

新闻推荐

高新区交警走进黄屯中心小学送安全新学期,从学习交通安全开始

交警与同学进行交通标示牌辨别互动游戏。本报记者李亚腾摄本报济宁3月6日讯(记者李亚腾通讯员张丹)5日上午,济宁高新区交警大队的民警走进济宁高新区黄屯中心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