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地段为王”失色?商铺身价重新洗牌 社区小店人财两旺

济宁晚报 2018-01-26 10:16 大字

本报记者 万德龙社区集散点内由简易房搭建而成的门面,50多平方米的一间房年租金要4万元左右,这不是在北上广,也不是城区核心地段太白路,而是位于太白湖新区的一处集散点的经营现状。近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处商铺集中地段后发现,原本“黄金地段”的经营业态,如今明显向社区底商倾斜。为何主路商铺闲置多时无人问津,而你家楼下的小商铺换了一茬又一茬,还总不缺人接手?

●现象一:成熟社区底商身价倍增

“我在这里经营超市快20年了,今年有可能是最后一年,因为房租又涨了。”铁塔寺小区一家底商经营户孙阿姨说,退休后闲来无事,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赚得了社区经营户的第一桶金,也见证了日渐飙涨的商铺租金。据孙阿姨介绍,这几年,租金连连上涨,不到100平米的商铺今年已涨到7万多元。十年前,这间商铺的年租金尚不足2万元。与租金连年上涨相对应的则是经营利润的连连下降,受连锁超市的挤压,社区以烟酒糖茶为依托的小超市,如今生存空间逐渐萎缩。

十年前,以“黄金地段”太白路沿街商铺为例,当时的电商尚未来势汹汹,这里的商铺租金一度超过6元/天/平米,经营业态多以数码、服装为代表,现如今,受电商冲击,生意大不如从前,租金也回落至“5字关头”。当主街道商铺后继乏力之时,社区底商身价倍增,面对高房租压力将会何去何从?“经多次考察,去年我买了一个新小区的商铺,总花费100万左右,我打算搬到那里去,再也不用被房东催缴租金了!”孙阿姨说。

●现象二:新社区养商,小型超市打头阵

随着城市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新兴区域的商业配套尚难以保障居民的一日三餐。这时,一些社区超市逐渐兴起,成为新区居民的生活保障。

“正是由于新,租金非常便宜,折合还不到1元/天/平米,面积150平米的超市年租金才5万元。不过,听说马上就要涨价了,因为原来的断头路修通,估计最迟明年就得涨价。”菱花路上某超市经营者李老板告诉记者。对于新兴小区来说,“垄断经营”就意味着存在消费市场,虽然人流量不大,但商机非常大。

有着日用百货30多年经营经验的苏老板将这种新小区的首批商业业态称之为——养商。“敢于首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最能赚得商机。如今,城市人口基数大,再新的小区都有居民,他们的存在即是商机。”苏老板说。

●现象三:不少经营不善的商家选在春节前转让

面对日益上涨的社区商铺租金,这里的经营户们也迎来了新的考验,竞争使得利润逐渐透明,人工、房租的成本又在成倍增加,未来的路到底何去何从?

“四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加入创业大军,在财神阁路上开了一家韩式料理店,前两年的生意很是火爆。后来,韩式料理店越开越多,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去年年底无奈转让。”85后商户小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店铺年租7万元计算,每天则是200元左右,雇佣1名厨师、4名服务员,一天开销500元左右,加上水电以及原材料成本,一天的营业额至少要在1800元以上才能盈利。而旁边的几家中低档餐饮店,比如麻辣香锅、鸡公煲、菜煎饼等,客流量却很平稳。

由于竞争激烈,社区商业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由此带来的洗牌在所难免。眼下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正是社区商铺转租的高发期,不少经营不善的商家选在春节前转让。

●现象四:赶时髦,“互联网+”进驻社区

近年来,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将目光锁定在实体经济,包括便利店、书店甚至生鲜店,逐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时,灵动且活力的社区经济自然扛起“互联网+”的大旗。

“互联网商店”逐渐出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无人收货、线上同价等时髦词汇,也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的老本行是卖水果,风雨无阻的干了快20年。前两年,水果店旁的店铺转让,我索性接手经营超市。于是,上大学的儿子介绍了一个互联网超市平台,所有的商品采购通过网络下单实现,进货价格确实便宜不少。但经营一年多发现,缺少生鲜的确是个大问题,所以我又主动联系了生鲜供货商,进一步丰富了超市的货架,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渔山小区内某商铺老板宋先生告诉记者。此外,宋先生还兼营收发快递,进一步品尝“触网”的优势。社区商业极大的阐释出“灵活机动”对于商业的重要性,商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营布局。

新闻推荐

兖州:走在前列谱新篇

走进新时代,奋力加油干;追潮逐浪行,舒展新画卷。2017年,兖州区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济宁市“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和区委“一个率先”“两个翻番”的目标思路,攻坚克...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