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兖州:走在前列谱新篇

大众日报 2018-01-26 07:42 大字

走进新时代,奋力加油干;追潮逐浪行,舒展新画卷。2017年,兖州区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济宁市“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和区委“一个率先”“两个翻番”的目标思路,攻坚克难、拼搏实干,转调上台阶,激发新动能,打响了提高发展质量攻坚战,全区呈现出一幅活力四射、精彩纷呈的崭新画卷。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6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68位。

服务业发展开启“新引擎”

□王德婉张美荣

2017年12月,浙江传化集团智联公路港项目成功签约落地,标志着兖州区物流业发展成功破题。“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服务业,为区域发展培植新动能。”兖州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

兖州抢抓济宁机场、鲁南高铁布局的机遇,确立了“枢纽型物流中心”思路布局,拉开了物流业发展大框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两港两区两中心”,构建铁路、公路、航空联运综合物流体系,重塑兖州交通枢纽地位。目前,兖州北站三级货运站改造升级铁路二级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顺利推进,京东经典物流园、圆通物流园等项目成功签约落地,老工业基地绘出物流新蓝图。

利用物流园区建设形成的“磁场效应”,兖州加快了重点项目和新兴服务业态培育。预计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9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提高1.3个百分点。

“从2017年8月份园区建成运营到现在,已吸引60多家企业入驻。”兖州区电商产业园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颜景东介绍,作为该区全力扶持的企业运营公益项目,通过整合线上电商服务资源和线下流通资源,为兖州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阿里巴巴“兖州产业带”平台,形成具有兖州地域特色的电商产业集聚示范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最大的新动能。兖州着力打造跨界融合发展的开放型“互联网+”新业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商城等平台,与大中型工商企业合作,分销本地特色商品;引进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等创新性科技项目,以省级科技众创空间为主体,设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17年,预计全区电商交易额完成150亿元,网络零售额30亿元。

产业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与追求,也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永华新百汇、太阳财富广场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建成运营,贵和、大润发、银座商圈连接着新老城区,永华新百汇城市综合体、君临新天地商圈集吃住玩、游购娱融为一体……沿建设路的“一路一带三圈”成为兖州区的重要产业板块。

扬州路、金满街、君临新天地、怡和经适房商业街四大特色餐饮聚集区日渐红火,迎接着来来往往的食客,2017年上半年新增餐饮店89家,共有400余家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集聚在特色餐饮区内,带动着新城区餐饮业的繁荣,带动着火热的人气,也点燃了新城区的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兴隆文化园景区流光溢彩。作为兖州服务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兴隆文化园的建成开园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兴隆文化园创成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新旧动能转换“铿锵有力”

□吕光社张美荣

2017年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增幅居济宁市第一;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22.1%;服务业加速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一组组经济发展的优良“体检指标”,构画出2017年一年兖州的经济发展脉络。

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新一届兖州区委、区政府科学判断、正确决策。2017年年初,兖州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谋篇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抓工业、稳增长、提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链向终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拓展,兖州围绕六大主导产业抓培育,做好项目储备、包装、策划、实施,积蓄发展后劲;通过抓融合,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立足主导产业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抓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品附加值。

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兖州区在济宁市率先出台了总体方案,筛选确定了26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通过对上争取全部纳入济宁市项目库。全区新开工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在建过亿元项目达到110个,其中年产2万吨特种生活用纸、年产2万吨异VC钠、1000吨D核糖等12个项目完工,年产2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轮胎、年产20万吨特种纸等22个项目正在主体施工或安装设备。

产业项目建设,是支撑县域经济的关键。2017年兖州新签约今麦郎面粉饮品、益海嘉里小麦加工、阿里巴巴电商园等66个过亿元项目,天成万丰与芬兰凯米拉实现合资合作,法国库恩与大华机械合作建设的亚洲农机基地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在兖州工业园内的金大丰机械,将智能化理念融入到玉米收获机上,每40分钟就会有一辆智能化玉米收获机下线运往全国各地……这是该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产品品质,对原有生产车间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重要举措。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缔造了一个制造业美好未来的梦想。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兖州区开展了“技改突破年”活动,实施了总投资115亿元的48个工业项目,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2017年,全区共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36%,7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改项目计划。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也是企业最大活力源泉。2017年以来,兖州区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将自主创新的“基因”植入到企业之中,支撑企业转换动能。2017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1.58%,总量占济宁市总量的四分之一。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得兖州工业经济正经历着由大到强的转变。截至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由2011年的125家增加到270家,足足增加了一倍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1年的800多亿元,增加到1465亿元,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20%,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日古城更宜居

□张美荣石晶

推进“韦园棚户区改造”,打通冀州路等6条断头路,启动北护城河东段景观工程,打造城水相依的环城水系。2017年,在城市建设方面,兖州目标清晰。

区住建局部门负责人介绍,2017年,兖州区积极推进了路网、绿化、水系三大工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打通滋阳路、冀州路和丰兖路,维修城区主次干道13条、小街巷26条,畅通城市路网;启动实施了13项绿化工程和城区“增树添花”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3.4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率;实施大安河北延、西南护城河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平原水库,泗河综合开发堤防主体完工,打造“一河润古郡,六湖映兖州”的生态水系景观,建设宜居城市。

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在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兖州区以五城同创为总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兖州。从打造精致城市着手,大力实施街巷、庭院、小区景观改造,积极建设社区小绿地、小广场、文化角;全力抓好范堂、韦园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狠抓村居绿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全面推行物业管理,实现环卫保洁的精细化、常态化,建设宜居宜游城市,让广大居民生活得更舒坦。

兖州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搬迁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兖州拓展了广阔发展空间。兖州抢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按照“东疏西融南优北控”的思路,积极推进“一带两城四区”建设,全面地融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济宁城市副中心。

坚持交通先行,全力对接、服务济宁机场、鲁南快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做好争取工作。327国道改线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北护城河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滋阳路贯通和冀州路南北延伸工程建成通车。完成了35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改造了老旧供气管网13.1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逐步完善新城区文化、教育、商业等配套设施,提升了西城区功能品质。

走进小孟镇梁村,白墙灰瓦的民房、宽敞整洁的街道,整个村落犹如一个大花园,房在园中、人在花中,处处是美景。2017年以来,兖州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村村见行动、镇镇有片区的大好局面。目前,全区235个整治村全部达到环境整洁村建设标准,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处,8678户居民完成改厕,改造农村危房68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网80公里,全区基本实现了“镇镇通天然气、村村通公交车、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

规划整齐的城乡道路、宜居舒适的社区、大面积的增植绿化……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财政蛋糕八成切给民生

□张美荣石晶

“原来过冬每天搬煤块、掏煤灰,又脏又累,这安上了壁挂炉,再不用为满身煤灰犯愁了。”大安镇后谷村村民张兴娥介绍,2017年9月社区通上了天然气,她家120多平方米的住房进行“气代煤”改造,“土暖炉”光荣“下岗”。截至2017年11月,兖州完成了7014户“气代煤”、249户“电代煤”工程的安装调试工作,保证了大安、漕河等6个乡镇10个新型农村社区群众温暖过冬。

回翻兖州2017年的民生账本,一组组数字记录着发展:财政预算内民生支出40.8亿元,占总支出的80.5%。新增就业再就业79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实现“十三连增”,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3044户6257名贫困群众按照省定标准全部脱贫。城乡低保救助、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和城镇“三无人员”福利补助提标政策落实到位。列支1000万元救助大病困难群众972人。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项目进展顺利,1所学校建成使用,5所学校主体完工,改扩建14所幼儿园。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启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到标准化。

丰厚的民生账本、生动的民生答卷,承载着兖州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见证了兖州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和践行不辍的惠民足迹。

一年来,兖州为民担当的视角一再精细,民生举措在改革实践中更加精准,***更有效果。“现在打工就在家门口,既能挣些钱还能不误家,这都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在新驿镇“党建扶贫基地”——兆福果蔬合作社打工的扶贫户王青和说。兖州早在2015年底就在数字上全部实现了省定脱贫目标,但区委、区政府紧盯数字脱贫之后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但看本本上的数字,更把群众幸福获得感放在心上,持续发力不懈怠,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2017年初召开全区扶贫攻坚专题会议,142个部门、单位和下派“第一书记”包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动员辖区内160多家企业开展“帮扶就业”活动,1000多人***对象在家门口就业有了固定收入。为贫困户“量身定做”光伏发电扶贫项目,280户每户500元的首期光伏收益已全部通过“惠农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投入191万元建设完成了4个类似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效益分红的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惠及47户、117人。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兖州确保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组织打造“春风送岗、夏日清凉、金秋助学、温暖万家”四季帮扶品牌;实施“雨露计划”,为972名贫困家庭孩子每人发放了助学补助资金3000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1956万元,带动了392户贫困户增收;降低扶贫对象慢性病起付标准,提高门诊医疗费、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为340名扶贫对象报销医疗费346万多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清零”工程,共改造完成210户危房。

新闻推荐

40辆纯电动公交上路,城区公交将进入“零排放”时代未来,城区公交有颜值更环保

新上的电动公交车。本报记者李岩松摄本报济宁1月23日讯(记者孔令茹通讯员崔保廷)近几日,城区的8路、2路等部分线路公交车悄然全部换成了崭新的比亚迪纯电动公交。接下来,400辆纯电...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