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腊八,年味儿渐浓 别光喝粥 这些传统美食也值得一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月就离春节不远了,人们也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辞灶、打扫房间、割肉、蒸馒头、贴春联、炸年货……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日前,记者采访了济宁市周易协会会长孔勇,听他讲讲那些关于春节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锐
“春节算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严格来说,进了腊八到正月十六,这段时间都属于春节时段。从腊八开始,结婚可以不挑日子了,哪天都是好日子。”孔勇告诉记者,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称腊八,“腊八”谐音“拉巴”,方言为“抚养、生养”之意,因此人们较为重视其节,习俗颇多。
腊八的习俗之一是喝“腊八粥”,用大米或小米、红枣、青豆、绿豆、黄豆、花生、桂圆等加水熬制,全家共食,象征一家全年五谷丰登。近邻则以粥馈赠,以示吉祥。还有舍“腊八粥”,即放粥,家中有娇贵或体质较弱的孩子的人家,熬成腊八粥后,抬到十字路口或街头,让过往行人喝,意思是众人喝了他家的粥后,家里的孩子容易“拉巴”成人。此外还会抹“腊八粥”,在早上喝粥时,将粥抹在庭院里的枣、杏、桃、梨、石榴等树上,以期来年能多结果。人们还常在腊八这天泡制“腊八蒜”,将干净的蒜瓣泡在不透气的醋瓶中,泡至春节开瓶取食,别有一番风味。同时,进入腊月农村农活基本收完,春节渐近,人们也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即开始忙年了。
声音
民俗可以去其糟粕,却不应忘其精华
随着人们的消费与生活观念的改变,民俗也在跟着改变。比如,一些市民不再局限于在家过春节,举家出游成了近年来过节的新项目。再如,随着电子支付方式不断的更新,大人们如今更喜欢用发电子红包的方式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孔勇认为,自古相传的民俗文化中固然有糟粕需要舍弃,但其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却也应保留。诸如春节敬拜祖先、开饭先请老人下筷等做法代表着我国人民不忘本、讲孝道的优良传统。又或是大年初一的走亲访友拜新年,前一年的种种不愉快都会在这春节拜访中“一笑抿恩仇”,民俗中的文化和优良传统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群众性,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瑰宝和鲜明标志。它不该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更应该被后来人保留和传承下去。
济宁特有习俗
在济宁,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独特的春节美食记忆,腊八粥、枣糕、蒸馒头、焦叶、炸丸子……
“素净”饺子
最早的时候,咱济宁人大年初一是要吃素馅的饺子,虽然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吃惯了鱼、肉吃点素的也不错,但是一开始是希望新的一年中全家人能平平安安,素素静静,取素净之意。而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也象征着来年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财气”饺子
在饺子馅中包钱,吃到者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钱财广进;包进糖果或栗子,预示着添人进口,早生贵子;包进麸子,预示着有福气;谁家下的水饺早,说明家里人勤快。
“吉利”食材
咱济宁过年还有不少老规矩,比如食材“过油”的时候孩子不能在旁边,怕孩子童言无忌说出不吉利的话。
口述:孔勇
昨日一早,许多市民在超市杂粮区选购各类腊八粥原料。(本报记者 李姣 摄)
昨日,兖州区兴隆文化园景区举行了施粥送祝福活动,一大早就带着孙子来到兴隆文化园的吴奶奶,在排队领粥过程中为孙子讲解了腊八节施粥的起源与意义。吴奶奶告诉记者,除了希望在节日里讨一份吉祥外,也希望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工作人员和义工们在为市民们施粥的同时,也为周围的环卫工人送上了一碗暖暖的腊八粥,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温暖。(见习记者 范玉洁 摄)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杨洋戴潇张义冯越)新年伊始,太白湖新区分别与百咖(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代代传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洽谈。1月14日,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百咖(上海)管理咨...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