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发展正能量 引领机电一体化创新 记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孟凡文
本报记者纪闻路本报通讯员郭克鹏
东郊热电厂的供热集控中心,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很多东郊热电厂的换热站,在这些换热站上都已经安装了热网监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下面换热站的具体的一些数据,比如说水压、热力以及流量等可以实时的传输到这里,这套热网监控系统就是孟凡文和他的团队所研发的。
孟凡文,1973生,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站博士后。济宁市热工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宁市技术监督局特聘专家。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文明单位和山东省第一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骨干示范专业、世界银行职教项目重点支持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主体专业。
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负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改和优化工作,并负责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引领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上,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创新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学岗直通,产教互融”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申报智能制造品牌专业群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协助系部完成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指导方案开发工作,主持每周进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活动。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工作中,负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承担专项目总结报告撰写和专业验收汇报工作,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孟凡文将名校建设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引入课堂,开发适合学生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喜欢他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院申报山东省优质校建设工作中,完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和共享型专业资源建设等工作,配合学院和系部,完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整理和优化工作。承担机电类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讲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开发实训项目,能做到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兴趣,重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创新教育。
作为济宁市热工自动化研究所负责人,开展科技攻关、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产业是孟凡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级课题,深入开展企业合作。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济宁市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市级课题10余项。组成科技研发团队,为山东聚源集团开发热网监控系统,实现了热力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和远程监控功能,该系统在济宁东郊热电厂和山东圣源热电有限公司获得成功应用,运行三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因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于2016年12月被评为济宁市第十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光学精密工程》、《激光与红外》、《现代制造工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申请专利6项。目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开发工作,已经完成研究任务。联合济宁市机械智能化、热工自动化、车辆工程、物联网四个研究所,牵手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申报“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获批,志在打造“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智慧工业、智能制造研发高地,搭建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研发中心秉承创新精神,紧跟中国制造2025发展理念,重点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现代智能制造技术,为济宁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组建“济职科创”团队,开展电气自动化、工业控制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制作科技创新作品,提升团队的研发能力。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山东省科技创新比赛和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新闻推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 济宁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8年1月20日政协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张继民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三届济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